[实用新型]一种后排座椅防下潜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后地板、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048120.8 | 申请日: | 2017-0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495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 发明(设计)人: | 栾广博;亓文果;高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N2/42 | 分类号: | B60N2/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强智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48 | 代理人: | 王书彪,刘艳芬 |
| 地址: | 10010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后排 座椅 下潜 装置 具有 车辆 地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乘员安全设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后排座椅防下潜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后地板、车辆。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乘用车保有量的逐渐增加,车辆的碰撞事故也随之上升,因此人们对车辆的安全性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评价车辆安全性能的安全法规越来越严格。在正面碰撞试验中,后排座椅底部防下潜支架变形导致乘员下潜现象时有发生,下潜不仅会对人体的腹部造成严重伤害,更会因为车辆乘员运动形态的异常引起其他部位受到伤害。为了防止车辆乘员下潜的发生,一般在坐垫下面会安装一个防下潜支架。
现有技术中,在车辆后排座椅下安装的防下潜支架为支架结构或者实心的长条金属块,其中,支架结构虽然在减轻车辆总重方面做出很大贡献,但是支架结构的防下潜支架强度无法达到车辆强烈撞击情况下对车辆乘员的防下潜保护;实心长条金属块的防下潜支架虽强度可避免任何车辆撞击情况下对车辆后排成员的防下潜保护,但是实心长条金属块的对车辆总重设计造成影响。
现在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设计一种后排座椅防下潜装置,该装置既可以保障车辆碰撞过程中防下潜装置的强度,又可以降低对车辆总重设计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可既可以保障车辆碰撞过程中防下潜装置的强度,又可以降低对车辆总重设计的影响的后排座椅防下潜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后排座椅防下潜装置,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包括碰撞面、非碰撞面、顶面,碰撞面通过顶面来连接非碰撞面,碰撞面与非碰撞面上分别设置有减重孔,靠近减重孔设置有加强筋。采用面板组构成立体空间用于支撑车辆乘员腿部的支架本体,并在支架本体的碰撞面和非碰撞面上开设减重孔,降低了对车辆总重的影响,又可以保障车辆碰撞过程中防下潜装置对支架本体强度的需求。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在非碰撞面上且沿支架本体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有三个减重孔,在碰撞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一个减重孔。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在非碰撞面与碰撞面上沿支架本体长度方向分别等间距设置三个尺寸相同的减重孔。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在非碰撞面与碰撞面上沿支架本体长度方向分别等间距设置三个减重孔,其中,中间的减重孔的尺寸小于两端减重孔的尺寸。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在碰撞面、非碰撞面分别与车辆后地板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翻边。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第一翻边为连续的板材结构,碰撞面与非碰撞面通过第一翻边固定在车辆后地板上。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第一翻边为与碰撞面、非碰撞面连接的连接板,连接板沿支架本体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沿支架本体长度方向的两端冲压形成端面,端面设置有第二翻边,端面通过第二翻边与车辆后地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排座椅防下潜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既可以保障车辆后排座椅乘员在车辆碰撞的过程中防下潜装置强度设计需求,又可以降低车辆总重。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后地板,该车辆后地板上装配有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后排座椅防下潜装置,上述后排座椅防下潜装置与车辆后地板一体成型或者通过紧固件将其固定在车辆后地板上。
具有上述后排座椅防下潜支架的车辆后地板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装配有如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涉及的车辆后地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上述车辆后地板的车辆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不过于影响车辆总重的前提下将支架本体设计成由面板支撑成的结构,并在碰撞面和非碰撞面的面板上开设有减重孔,既可以保障支架本体的结构强度,避免车辆碰撞过程中车内乘员下潜现象的产生,又对车辆总重设计影响较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后排座椅防下潜装置优选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排座椅防下潜装置图1所示实施例的另一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排座椅防下潜装置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排座椅防下潜装置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后排座椅防下潜装置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支架本体;11-碰撞面; 12-非碰撞面;13-顶面; 14-减重孔;
15-第一翻边; 16-第二翻边; 2-车辆后地板; 3-车辆乘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481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