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75038.2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86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童潇;李子轩;葛爱雄;廖太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明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8/18 | 分类号: | D01F8/18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王雪镅 |
地址: | 52360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纳米 复合 纤维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电磁屏蔽材料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该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一,制备碳纳米管聚集体作为基体材料;步骤二,将石墨烯溶液池置于立式炉的下方;步骤三,将碳纳米管聚集体浸润于石墨烯溶液池;步骤四,拉伸;步骤五,烘干;步骤六,收集;步骤七,集束加捻。该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卷绕收集的附有石墨烯片层的碳纳米管纤维进行集束加捻处理,能有效增加石墨烯‑碳纳米管纤维的拉伸强度,并能增强石墨烯与碳纳米管的界面结合力,进而提高产品的导电性能和电磁屏蔽性能,并且,使得所制得的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纤维的柔韧性能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屏蔽材料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磁脉冲武器(核电磁脉冲、高功率微波武器、电磁炸弹等)的快速发展和运用,未来战争中指挥通信系统将面临越来越复杂的电磁环境。电磁脉冲武器产生的强烈电磁辐射将严重干扰和破坏指挥通信系统的正常工作,甚至导致系统彻底瘫痪。因此,我军重要的指挥防护工程均采取了电磁防护措施,防止电磁脉冲的干扰和破坏,确保指挥通信系统的安全。
目前应用最普遍的电磁屏蔽材料主要为金属材料,如铜、铝和镍等,但有易腐蚀、易氧化或与其他化学物质反应、不易加工、高密度、物理弹性有限、易产生涡流和难于调节屏蔽效能等缺点。碳系材料一直是电磁屏蔽材料研究的重要内容,在碳系材料中,对碳黑、石墨、碳纤维、碳纳米管等的电磁屏蔽已经有相当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纯石墨烯薄膜脆性大、不耐弯折,对于帐篷无法重复使用。另一方式是将石墨烯溶液与棉织物等复合制备石墨烯基导电织物,但织物本身不具导电性,最终屏蔽效能难以满足行业要求。而作为典型一维结构的碳纳米管,由于具有巨大的长径比和电子传输的隧道效益,从而具备优越的柔韧性和导电特性。又基于浮动催化技术获得的大面积碳纳米管薄膜,由纳米级纤维构成的具有多孔的网络结构能够利用大的比表面积将石墨烯片层紧密复合在管束间隙,形成的核壳结构能够大幅提升单纯石墨烯薄膜或纤维结构的力学自支撑性能,同时两种碳材料纳米尺度的交互作用进一步提升两者的电学性能。另外碳纳米管本身在150MHz~2GHz波段,电磁屏蔽效能即可达到30dB,可以有效地弥补石墨烯在低频段防护性能的不足。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纤维,石墨烯与碳纳米管的界面结合力不够强,进而影响产品的导电性能和电磁屏蔽性能。另外,现有技术中的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纤维还存在柔韧性能较差,生产成本较高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该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所制得的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纤维具有柔韧性能好,生产成本低的优点,其石墨烯与碳纳米管的界面结合力强,进而提高产品的导电性能和电磁屏蔽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以立式炉生长出碳纳米管聚集体,并以碳纳米管聚集体作为基体材料;
步骤二、将石墨烯溶液置于池中形成石墨烯溶液池,并将石墨烯溶液池置于立式炉的下方;
步骤三、将导辊浸于石墨烯溶液池中,然后将碳纳米管聚集体绕着导辊浸润于石墨烯溶液池,以形成附有石墨烯片层的碳纳米管纤维;
步骤四、通过设置于石墨烯溶液池外的牵伸辊将步骤三中形成的附有石墨烯片层的碳纳米管纤维拉出石墨烯溶液池;
步骤五、利用烘干辊对拉出石墨烯溶液池的附有石墨烯片层的碳纳米管纤维进行烘干;
步骤六、通过收卷辊对步骤五中烘干后的附有石墨烯片层的碳纳米管纤维进行卷绕收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明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明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50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