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筋混凝土用阻锈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927674.X | 申请日: | 2017-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409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 发明(设计)人: | 魏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圣得尔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24/42 | 分类号: | C04B24/42;C04B103/61 |
| 代理公司: | 11638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新爱 |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筋混凝土 用阻锈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用阻锈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将γ‑环糊精、壳聚糖、硅酸镁、聚硅氮烷、蒙脱土、LAS系粉体和去离子水混合,加入至胶体磨中研磨,然后加入聚天冬氨酸、聚丙烯酰胺和聚乙二醇,搅拌,置于双螺杆混炼机中,挤出接枝,干燥、造粒。本发明通过胶体磨研磨法将壳聚糖插入γ‑环糊精的环形空腔中,形成水溶性的超分子阻锈剂,使壳聚糖充分分布于钢筋表面,抑制铁基体发生锈蚀;γ‑环糊精分子中较窄端面含有伯羟基,通过分子中的‑OH与钢筋表面的活性位相键合,吸附在钢筋表面,起到减缓钢筋锈蚀的作用。聚天冬氨酸和聚丙烯酰胺能与混凝土水化产物生成了胶凝物质,阻塞了氯离子向混凝土内部扩散的通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用阻锈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主要、用量最多的建筑材料,其以易于就地取材、抗压及抗折强度高、体积稳定性好、易于施工、耐久性较好等诸多优点,成为建筑工程应用最为普遍、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的结构形式。然而,钢筋混凝土也并不是“坚不可摧”的结构形式,其可以在内部钢筋出现的锈蚀作用下被破坏。在混凝土的强碱性环境下,钢筋表面会自发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使钢筋处于钝化状态而免受腐蚀,但当环境中存在大量氯离子时,氯离子会不断使钢筋表面的钝化膜溶解破坏,从而造成对钢筋的侵蚀。国内外统计资料表明,近些年来,大量钢筋混凝土结构因为钢筋锈蚀产生破坏导致其使用安全性锐降而不得不停止使用、大修或拆除重建,引起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
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的防护措施有很多种,钢筋阻锈剂技术是花费最少、最为简易和长期有效的应用技术。钢筋阻锈剂作为一种成熟的技术,在国内外已经起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并被确定为当今防止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主要措施之一。传统的阻锈剂主要有亚硝酸盐类和醇胺类及其无机、有机酸盐类的混合物。
现有技术中,阻锈剂及其制备方法得到了广泛的报道,例如,申请号为201510262614.1的中国专利文献报道了一种防锈剂,包括磷酸二氢钾、亚硝酸钠、硝酸钠、OP-10、三聚磷酸钠、氢氧化钠、钼酸钠、水;申请号为201510528109.7的中国专利文献报道了一种复合型钢筋阻锈剂及其应用,由亚硝酸盐和乙醇胺类按重量比为5-15:1的比例均匀混合而成。
但是,亚硝酸盐是一种氧化型阻锈剂,用量大且难以保证长期防蚀效果,更为严重的是其溶出物表现为生物毒性,具有致癌作用,在欧洲许多国家已被禁用;醇胺类阻锈剂是一种有机阻锈剂,但是其作为一种吸附型阻锈剂,只有在钢筋表面达到足够浓度时,才能起到阻锈作用,因其对钢筋的腐蚀防护较差、在混凝土中的迁移渗透能力不足,故难以对钢筋形成长期有效的保护。本发明人考虑,开发一类绿色环保,并且能够对混凝土中的钢筋起到长期、有效保护作用的钢筋混凝土阻锈剂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用阻锈剂及其制备方法,缓解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绿色环保。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钢筋混凝土用阻锈剂,包括以下成分:
γ-环糊精 60-90重量份;
壳聚糖 20-50重量份;
聚天冬氨酸 20-50重量份;
聚丙烯酰胺 10-30重量份;
去离子水 1-3重量份;
聚乙二醇 5-10重量份;
硅酸镁 10-20重量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圣得尔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圣得尔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276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漆包线去漆机
- 下一篇:一种柱塞泵润滑油自动补入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