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酰亚胺前体溶液和聚酰亚胺膜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908763.X | 申请日: | 2017-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40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 发明(设计)人: | 额田克己;佐佐木知也;今井孝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79/08 | 分类号: | C08L79/08;C08G73/10;C08J5/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庞东成;肖轶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聚酰亚胺 溶液 | ||
本发明涉及聚酰亚胺前体溶液和聚酰亚胺膜。所述聚酰亚胺前体溶液包含树脂颗粒和聚酰亚胺前体。聚酰亚胺前体溶液中的树脂颗粒的体积粒径分布具有一个或多个峰。所述一个或多个峰的具有最大体积频率的峰的体积频率占体积粒径分布的所有峰的总体积频率的90%~10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酰亚胺前体溶液和聚酰亚胺膜。
背景技术
聚酰亚胺树脂具有高机械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和高耐热性。因此,具有这种性质的多孔聚酰亚胺膜受到很多关注。
例如,日本专利5331627号公报公开了一种锂二次电池隔板的制造方法,是通过焙烧单分散球形无机颗粒的最紧密堆积的沉积物以形成无机颗粒的烧结体,用聚酰胺酸填充烧结体的无机颗粒之间的间隙,将烧结体焙烧以形成聚酰亚胺树脂,并将烧结体浸于溶解无机颗粒但不溶解树脂的溶液中以溶解和除去无机颗粒。
日本特开2008-034212号公报公开了一种离子导电体,其包括具有孔的并且由聚酰亚胺形成的有机多孔体,及保留在孔中并含有阳离子和阴离子组分的电解质材料形成。
日本特开2012-107144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多孔聚酰亚胺膜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将聚酰胺酸或聚酰亚胺、二氧化硅颗粒和溶剂混合在一起或通过在二氧化硅颗粒在溶剂中的分散液中聚合聚酰胺酸或聚酰亚胺来制造清漆的清漆制造步骤;在基材上形成清漆制造步骤中制造的清漆的涂层并完成酰亚胺化以制造聚酰亚胺-二氧化硅复合膜的复合膜制造步骤;以及从复合膜制造步骤中制造的聚酰亚胺-二氧化硅复合膜中除去二氧化硅的二氧化硅除去步骤。
日本特开2011-111470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多孔聚酰亚胺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压紧和烧结二氧化硅颗粒以获得多孔二氧化硅模板的多孔二氧化硅模板制造步骤;用聚酰亚胺填充多孔二氧化硅模板制造步骤中得到的多孔二氧化硅模板中的间隙的聚酰亚胺填充步骤;以及从填充有聚酰亚胺的多孔二氧化硅模板中除去二氧化硅以获得多孔聚酰亚胺的二氧化硅除去步骤。
日本特开平10-302749号公报公开了一种非水性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包括正极、负极和包含平均孔径为5μm以下的多孔聚酰亚胺膜的隔板层。多孔聚酰亚胺膜通过涂布聚酰亚胺或聚酰亚胺前体的溶液,然后引起相分离以形成多孔膜而形成。
日本特开2010-024385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多孔树脂膜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将诸如聚酰亚胺等耐热树脂、含聚氧化烯树脂的热消失性树脂颗粒和溶剂混合在一起以制备用于膜的树脂组合物的步骤;形成用于膜的树脂组合物的涂层的步骤;以及对用于膜的树脂组合物的涂层进行加热的步骤。
国际公开2014/196656号公开了一种从含树脂颗粒的树脂颗粒分散的聚酰胺酸混合溶液和充当聚酰胺酸的良溶剂的非质子极性溶剂和诸如乙醇等充当聚酰胺酸的不良溶剂的有机溶剂的混合物制备多孔聚酰亚胺膜的方法。
日本特开2016-183333号公报公开了一种通过在有机胺化合物的存在下在树脂颗粒在水性溶剂中的分散液中聚合四羧酸二酐和二胺化合物以形成聚酰亚胺前体来制造树脂颗粒分散的聚酰亚胺前体溶液的方法,并且还公开了由这种聚酰亚胺前体溶液形成的多孔聚酰亚胺膜。
在含树脂颗粒和聚酰亚胺前体的聚酰亚胺前体溶液中,树脂颗粒可以聚集并表现出低分散性。例如已经发现,由含聚集树脂颗粒的聚酰亚胺前体溶液形成的多孔聚酰亚胺膜具有针孔(即从正面延伸到正面的通孔)。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酰亚胺前体溶液,该聚酰亚胺前体溶液与下述聚酰亚胺前体溶液相比可以用于形成具有减少的针孔的多孔聚酰亚胺膜:后一种聚酰亚胺前体溶液含树脂颗粒和聚酰亚胺前体,其中树脂颗粒的体积粒径分布具有一个或多个峰,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峰的具有最大体积频率的峰的体积频率占体积粒径分布的所有峰的总体积频率的小于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未经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087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