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硅基生物传感芯片的封装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780275.5 | 申请日: | 2017-09-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39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 发明(设计)人: | 丁立;金里;方悄然;赵恒;孟秋实;周杰;郭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N35/00 | 分类号: | G01N35/00 |
| 代理公司: | 34124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吴向青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传感 芯片 封装 结构 | ||
1.一种硅基生物传感芯片(8)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并无缝贴合的第一板(4)、第二板(6)和第三板(9),三板相对固接,其中第一板(4)由透光的生物惰性材料制成,第二板(6)由隔热材料制成,第三板(9)由导热材料制成;所述第二板(6)上设有贯穿第二板(6)板面设置的通槽(7),硅基生物传感芯片(8)置于通槽(7)内,且硅基生物传感芯片(8)的底面与第三板(9)板面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由导热胶填充;所述第一板(4)的与第二板(6)贴合的一侧板面上与硅基生物传感芯片(8)正对位置处设有微流槽(12),该微流槽(12)与硅基生物传感芯片(8)的顶面围合成用于容纳待测液的腔室,所述第一板(4)的侧面开设有连通所述微流槽(12)的进液孔(5)和出液孔(42);所述第一板(4)上与硅基生物传感芯片(8)对应区域的微流槽(12)的两侧分别设有供入射光纤和出射光纤穿过的通孔(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生物传感芯片(8)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4)、第二板(6)、第三板(9)均为长条状板体,所述通槽(7)、硅基生物传感芯片(8)、微流槽(12)及通孔(41)沿三板的长度方向周期性设置多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生物传感芯片(8)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7)靠近第一板(4)的一侧设有沉槽部,所述硅基生物传感芯片(8)的边缘搭接在沉槽部的台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硅基生物传感芯片(8)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板(9)上与第二板(6)贴合的一侧设有凸台(10),该凸台(10)与第二板(6)上的通槽(7)位置相对应,凸台(10)凸伸至通槽(7)内部,所述导热胶填充在凸台(10)的顶面与硅基生物传感芯片(8)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硅基生物传感芯片(8)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41)为矩形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生物传感芯片(8)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槽(12)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液池(121)和出液池(122),所述进液池(121)和出液池(122)的深度大于微流槽(12)的深度,所述进液孔(5)和出液孔(42)分别与进液池(121)和出液池(122)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生物传感芯片(8)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4)上与第二板(6)相背的一侧还叠放有一盖板(1),所述盖板(1)上设有与第一板(4)上的通孔(41)相对应的矩形穿孔(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硅基生物传感芯片(8)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4)、第二板(6)、第三板(9)以及盖板(1)上设有同轴且等径的螺纹孔(2),各板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生物传感芯片(8)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4)由聚二甲基硅氧烷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生物传感芯片(8)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6)和盖板(1)为塑料板,所述第三板(9)为铜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8027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