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神经衰弱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622656.0 | 申请日: | 2017-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3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 发明(设计)人: | 李祝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祝春 |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4 | 分类号: | A61K36/8964;A61P2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流浸膏 神经衰弱 中药组合物 合并提取 回流提取 制备 五味子 浓缩 患者适应性 当归 茯苓 常规辅料 常温放置 固体制剂 液体制剂 有效治疗 黄芪 煮沸 酸枣仁 夜交藤 乙醇 党参 丹皮 贯众 混匀 连翘 配伍 知母 治疗 蒺藜 薤白 加热 过滤 配方 合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神经衰弱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薤白、连翘、丹皮、五味子、酸枣仁、知母和当归,加入8‑12倍体积的8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4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得流浸膏A;(2)取黄芪、夜交藤、茯苓、党参、蒺藜和贯众,加入10‑14倍体积的纯水,加热煮沸,回流提取3次,每次2‑4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得流浸膏B;(3)将上述流浸膏A和流浸膏B合并混匀,常温放置24‑48h;(4)过滤,加入常规辅料,制成液体制剂或者固体制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所得中药组合物配方简单,配伍严谨,用量精确,能够有效治疗神经衰弱,效果好且副作用低,患者适应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神经衰弱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神经衰弱(neurasthenia)在中国属于神经症的诊断之一。是由于长期处于紧张和压力下,出现精神易兴奋和脑力易疲乏现象,常伴有情绪烦恼、易激惹、睡眠障碍、肌肉紧张性疼痛等;这些症状不能归于脑、躯体疾病及其他精神疾病。症状时轻时重,波动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病程多迁延。很多患者患病前具有不良的性格特征:自卑、敏感、多疑、缺乏自信心或偏于主观、急躁、好胜心切,因而易于导致对生活事件的弛张调节障碍,使大脑长期处于持续性紧张而发病。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精神因素是造成神经衰弱的主因。凡是能引起持续的紧张心情和长期的内心矛盾的一些因素,使神经活动过程强烈而持久的处于紧张状态,超过神经系统张力的耐受限度,即可发病。如过度疲劳而又得不到休息是兴奋过程过度紧张;对现在状况不满意则是抑制过程过度紧张;经常改变生活环境而又不适应,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度紧张和疲劳。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具有相当高的耐受性,在紧张的脑力劳动之后,虽然产生了疲劳,但稍事休憩或睡眠后就可以恢复,不过,长期强烈紧张状态的神经活动,一旦超越耐受极限,就可能产生神经衰弱。
目前,虽然已有治疗神经衰弱的药物,但大多都为化药,存在副作用大,预防效果不甚理想的缺陷。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神经衰弱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神经衰弱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薤白、连翘、丹皮、五味子、酸枣仁、知母和当归,加入8-12倍体积的8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4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得流浸膏A;
(2)取黄芪、夜交藤、茯苓、党参、蒺藜和贯众,加入10-14倍体积的纯水,加热煮沸,回流提取3次,每次2-4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得流浸膏B;
(3)将上述流浸膏A和流浸膏B合并混匀,常温放置24-48h;
(4)过滤,加入常规辅料,制成液体制剂或者固体制剂。
优选,其中各原料的重量份比例如下:
薤白10份、连翘5-25份、丹皮10-20份、五味子10-30份、酸枣仁15-25份、
知母5-35份、当归10-20份、黄芪5-25份、夜交藤10-25份、茯苓5-25份、
党参10-30份、蒺藜10-20份、贯众5-35份。
优选,其中各原料的重量份比例如下:
薤白10份、连翘10-20份、丹皮12-18份、五味子15-25份、酸枣仁18-22份、
知母10-30份、当归12-18份、黄芪5-25份、夜交藤10-25份、茯苓5-25份、
党参10-30份、蒺藜10-20份、贯众5-35份。
优选,其中各原料的重量份比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祝春,未经李祝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226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