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产品养殖专用肥制剂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40901.6 | 申请日: | 2017-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40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名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山县名德鱼苗孵化养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870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专用肥 水产品养殖 池塘 单细胞藻类 渔业养殖 微量元素 种养殖 浮游 氮肥 生态平衡 磷肥 透明度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养殖专用肥,特别是水产品养殖专用肥制剂肥,属于渔业养殖技术,它由下列成份按重量百分数组成,氮肥75~85%,磷肥10~20%,微量元素3~6%,搅拌混合均匀;木发明具有在养成池塘中培养浮游单细胞藻类,营养良好的“水色”和透明度,池塘生态平衡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养殖专用肥,特别是水产品养殖专用肥制剂肥,属于渔业养殖技术。
背景技术
国内外有关浮游单细胞藻类对水体营养元素的研究,主要应用在养殖动物繁育过程饵料生物的培养。 在养成池塘中施肥培养浮游单细胞藻类,营造良好的“水色”和透明度,往往简单地套用大农业上的施肥方法,直接往养成池塘中施用尿素、磷肥、碳酸氢馁、磷酸按等化学肥料和发酵肥料。 近年陆续有开展研制养成池塘适用肥料的研究,但未见有提出水产养殖专用肥的理念,未有明确的水产养殖专用肥生产标准,未有大面积推广应用。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培养优良的浮游单细胞藻类并保持稳定,营造合适的水色和透明度,是整个养殖周期管理的关键。 优良的浮游单细胞藻类可以增加水中的溶氧,吸收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物质 ; 可以起到遮阴作用,抑制底生丝藻的繁殖,并使养殖对象生长安定 ; 可以通过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养殖对象的食物链,给养殖对象 ( 尤其是生长前期 ) 提供优质的天然饵料,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浮游单细胞藻类是一群浮游于水中的微型植物,具有植物的共性,体内带有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其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需要阳光,需要各种营养元。 在天然水域环境中存在一定量的营养物质,经过自然界微生物的矿化作用,可以转化成为浮游单细胞藻类所需的营养元,所以天然水域环境中生长着一定量的浮游单细胞藻类。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必须根据养殖生产的需要,维持浮游单细胞藻类一定的丰度,这就需要通过人工的调控,调节养殖水体营养元水平,也就是说必须往养殖水体中施肥。
浮游单细胞藻类具有与高等植物不同的吸收、代谢、生长方式。 它们不是通过根须从泥土里吸收养分,而是浮游于水体中,由细胞壁直接从水里吸收养分 ; 不是通过积累、转化营养物质使肌体增长,而是靠倍数繁殖增加数量 ; 浮游单细胞藻类生命周期短,世代更替快,死亡以后的尸体存留在水域环境中,经过微生物的矿化作用重新成为营养元进入循环。 所以,作为水产养殖使用的肥料,需解决下列问题 :1. 营养元必须是溶解于水中的,而不是被吸附于泥土里的 ;2. 营养元的比例需符合优良单细胞藻类的生理需求 :3. 根据不同养殖阶段的生态特点施放不同的营养元。
发明内容
本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够溶解于养殖水体、有效调节养殖水体营养元素浓度、易于为优良单细胞藻类吸收利用的专用肥料,为养殖业者提供一种适用、实用、价格合理的水产养殖专用肥料,改变以往套用尿素、磷肥、磷肥、碳酸氢按、磷酸钱等大农业化肥,造成池塘生态失衡,影响生产的效果和效益的弊病的水产养殖专用肥。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 水产品养殖专用肥制剂肥,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成份按重量百分数组成,氮肥 75-85%, 磷肥 10-20%,微量元素 3-6%,搅拌混合均匀。
本发明具有在养成池塘中培养浮游单细胞藻类,营养良好的“水色”和透明度,池塘生态平衡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水产品养殖专用肥制剂肥,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成份 ( 按重量百分数 ) 组成,氮肥 75-85%,磷肥 10-20%,微量元素 3-6%,搅拌混合均匀。
实施例 1
取下列成份 ( 按重量百分数 ) 氮肥 75%, 磷肥 20%,微量元素 5%,搅拌混合均匀,微量元素是铁元素。
实施例 2
取下列成份 ( 按重量百分数 ) 氮肥 85%, 磷肥 10%,微量元素 5%,搅拌混合均匀,微量元素是铁硼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山县名德鱼苗孵化养殖有限公司,未经英山县名德鱼苗孵化养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09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