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冲击的车底护罩材料和制品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80046913.4 | 申请日: | 2016-06-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216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 发明(设计)人: | 杨彦开;A·J·墨西拿;M·O·梅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华阿德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35/02 | 分类号: | B29C35/02;B32B5/26;B32B7/022;B32B17/10;F41H7/02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过晓东 |
| 地址: | 美国弗***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 车底 护罩 材料 制品 及其 使用方法 | ||
描述了可以提供具有高抗冲击性的车底护罩的车底护罩材料。在一些构造中,车底护罩组合物包括多孔芯层,所述多孔芯层包含多种增强纤维、膨松剂和热塑性材料。在一些情况下,所述车底护罩组合物还可以包括膜,使得由所述组合物制造的车底护罩可以经得住如使用SAE J400方案测试的至少50次单独冲击。
优先权申请
本申请涉及并要求2015年6月1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62/175,004的权益和优先权,其全部公开内容出于所有目的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提供抗冲击性的车底护罩材料。更具体地讲,本文所述的某些实施方案涉及可以在抗冲击的车底护罩中使用的车底护罩材料,该车底护罩包括一起有效提供抗冲击性的芯层和膜。
背景技术
用于机动车和建筑材料应用的制品通常被设计成满足许多竞争且严格的性能规格。
发明内容
本文描述了某些构造,其涉及可以在多层组合件中使用的材料以及其部件,其提供如根据发布日期为2012年10月23日的SAE标准J400(以下称为“碎石冲击测试”)测试的抗冲击性,该标准类似于发布日期为2014年7月1日的ASTM D3170-14。例如,这些材料可以用来制造复合制品,如在碎石冲击测试条件下所提供,该复合制品可以经得住50次或更多次的单独冲击,例如100次或更多次的单独冲击,而对制品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损坏或影响。
在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底护罩组合物,其包括热塑性芯层,该热塑性芯层包含由通过热塑性聚合物保持在一起的增强纤维的随机交叉所限定的开孔结构的网状物,该热塑性芯层还包含在暴露于热时有效增加芯层的厚度的膨松剂以提供膨松后的芯层;和设置在芯层的第一表面上的膜,其中该膨松后的芯层和膜一起提供车底护罩制品,该车底护罩制品根据SAE J400方案可以经得住至少50次单独冲击而不损坏膜。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膜是均聚物或共聚物膜,例如冲击改性的均聚物或共聚物膜。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均聚物是聚烯烃。在一些情况下,热塑性聚合物以50重量%或更多存在于芯层中。在其他实施方案中,膜为至少10密耳厚。在一些实例中,膨松剂以4重量%或更多存在于芯层中。在其他实例中,增强纤维选自玻璃纤维、碳纤维、石墨纤维、合成有机纤维、无机纤维、天然纤维、矿物纤维、金属纤维、金属化无机纤维、金属化合成纤维、陶瓷纤维以及它们的组合。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热塑性聚合物是选自以下的聚合物树脂:聚烯烃树脂、热塑性聚烯烃共混树脂、聚乙烯基聚合物树脂、丁二烯聚合物树脂、丙烯酸聚合物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酯碳酸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丙烯腈苯乙烯聚合物树脂、丙烯腈-丙烯酸丁酯-苯乙烯聚合物树脂、聚醚酰亚胺树脂、聚苯醚树脂(polyphenylene ether resin)、聚亚苯基氧化物树脂(polyphenylene oxide resin)、聚苯硫醚树脂、聚醚树脂、聚醚酮树脂、聚缩醛树脂、聚氨酯树脂、聚苯并咪唑树脂以及它们的共聚物和混合物。在一些实例中,热塑性芯层包含聚丙烯、玻璃纤维和微球膨松剂,并且其中膜是聚丙烯均聚物膜。在其他实例中,膜直接设置在芯层的第一表面上,而没有任何中间层或材料。在一些情况下,组合物可以包括设置在与芯层的第一表面相背对的芯层的第二表面上的稀松布。在某些实例中,稀松布包含玻璃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石墨纤维、碳纤维、无机矿物纤维、金属纤维、金属化合成纤维以及金属化无机纤维。在其他实例中,组合物包括设置在稀松布上的附加表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热塑性芯层包含聚丙烯、玻璃纤维和微球膨松剂,其中膜是聚丙烯均聚物膜,且稀松布是聚酯非织造稀松布。在某些实例中,膜直接设置在芯层的第一表面上而没有任何中间层或材料,并且稀松布直接设置在芯层的第二表面上而没有任何中间层或材料。在一些情况下,稀松布作为一个或多个条带设置在芯层的第二表面上。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组合物还包括联接到芯层的附加芯层,该附加芯层包含由通过热塑性聚合物保持在一起的增强纤维的随机交叉所限定的开孔结构的网状物。在一些实例中,附加芯层还包含有效增加附加芯层的厚度的膨松剂。在其他实施方案中,附加芯层包含重量百分比比在芯层中存在的热塑性材料的量低的热塑性材料。在某些情况下,膜被构造成随着芯层的厚度减小而经得住更多次冲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华阿德公司,未经韩华阿德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469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