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体混合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290695.2 | 申请日: | 2016-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958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 发明(设计)人: | 付巧明;朱定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达意隆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F5/06 | 分类号: | B01F5/06;B01F3/04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刘静 |
| 地址: | 51053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混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混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体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气体混合装置在曝气后采用自然接触的方式进行溶解,一般情况下,气体的溶解度与气体混合装置的高度成正比,气体混合装置的高度越高溶解接触时间越长,因此得到的气体溶解浓度就越高。然而,由于生产厂房高度的限制无法做的无止境高度,在同样的占地面积及高度下无法满足更高的气体溶解浓度,并且厂房高度越高无疑会使建筑成本成倍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气体混合装置,其能够提高气体的溶解度,且不增加气体混合装置的高度。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气体混合装置,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内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塔体的上部设有气体排放口,在所述曝气装置和所述气体排放口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分隔装置,所述分隔装置分隔所述塔体形成曲状腔室。
一种气体混合装置,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内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塔体的上部设有气体排放口,气体在所述曝气装置与所述气体排放口之间沿曲线路径上升。
下面对进一步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隔装置分隔所述塔体形成S型腔室。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有至少两个所述分隔装置,相邻两个所述分隔装置交替固定于所述塔体内壁的相对面。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隔装置向所述气体排放口倾斜。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隔装置向所述气体排放口的倾斜角度为α的范围是3°-15°。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隔装置包括固定台及导向板,所述固定台固定于所述塔体内壁、且与所述塔体的壁面形状相匹配,所述导向板置于所述固定台上。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板在所述塔体的横向投影长度为L,所述塔体的横向宽度的D,1/2D<L≤2/3D。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板远离所述固定台的一端的形状为弧形。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板在所述塔体的横向投影长度为L,所述塔体的直径为D,L=2/3D。
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的原理、效果等进行说明:
上述气体混合装置通过改变塔体内部的空间设置,使塔体内部形成曲状腔室,气体通过所述曝气装置而形成的小气泡上浮并由于塔体的曲状腔室的限制,而有效延长气体上浮路径,使气体与液体的接触时间延长,大大提高了气体与液体的溶解度,从而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确保气体的溶解浓度,降低塔体的高度,利于成本的控制。所述气体混合装置通过在曝气装置与气体排放口之间设置所述分隔装置,通过所述分隔装置分隔所述塔体的内部空间而形成所述曲状腔室,在气体上浮时,上浮的气体遇到所述分隔装置后会改变方向上浮,从而延长气体与液体的接触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体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塔体,110、气体排放口,120、分隔装置,122、固定台,124、导向板,140、进液口,142、喷头,200、曝气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气体混合装置,包括塔体100,所述塔体内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塔体100的上部设有气体排放口110,在所述曝气装置120和所述气体排放口110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分隔装置120,所述分隔装置120分隔所述塔体100形成曲状腔室。或者通过控制气体的上浮路径,而使气体在所述曝气装置200与所述气体排放口110之间沿曲线路径上升。
所述气体混合装置通过改变塔体100内部的空间设置,使塔体100内部形成曲状腔室,气体通过所述曝气装置200而形成的小气泡上浮并由于塔体100的曲状腔室的限制(气体的上浮方向如图1中塔体100内箭头所示方向),而有效延长气体上浮路径,使气体与液体的接触时间延长,大大提高了气体与液体的溶解度,从而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确保气体的溶解浓度,降低塔体100的高度,利于成本的控制。所述气体混合装置通过在曝气装置200与气体排放口110之间设置所述分隔装置120,通过所述分隔装置120分隔所述塔体100的内部空间而形成所述曲状腔室,在气体上浮时,上浮的气体遇到所述分隔装置120后会改变方向上浮,从而延长气体与液体的接触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达意隆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达意隆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906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