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脱除煤气中单质汞的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27368.0 | 申请日: | 2016-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88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王钧伟;董彦杰;沈园园;秦伟;张庆平;方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庆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J20/20 | 分类号: | B01J20/20;B01J20/30;C10K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6133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脱除 煤气 单质 吸附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气净化技术领域,涉及煤气中单质汞的脱除净化,具体是一种用于脱除煤 气中单质汞的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占70%左右,且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不会改变,预计到2050年煤炭的利用仍将占50%以上。汞是煤中含有的 痕量重金属元素之一,在煤炭利用过程中会从煤中释放出来,能够飘浮在空气中长途迁移, 并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由于其毒性及生物累积性,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 害。全球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汞约为5000吨,其中4000吨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联合国环境 规划署的调查结果表明,煤炭的利用是最大的人为汞排放污染源。煤炭利用过程中的汞污染 控制,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煤气化是清洁、高效利用煤炭的重要途径,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洁净煤技术。煤气 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煤气化过程中,煤中的Hg会大部分以气态Hg0和Hg2+化合物的形式释 放进入气相。煤气中的Hg在煤气的后续利用过程中会对管道、设备、催化剂以及生态环境和 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必须在粗煤气使用之前将其净化脱除。煤气脱除Hg已成为煤炭清洁 利用的重要课题之一,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煤气中Hg的形态受煤气化过程中反应气氛的影响较大,主要以气态的Hg0和Hg2+化合物 的形式存在。Hg2+易溶于水,可以较容易地进行脱除。Hg0约占气态Hg的40-60%,由于其挥 发性高且难溶于水,难以被现有的煤气净化装置脱除,因而成为煤气中Hg净化脱除的难点和 重点。
目前,人们对煤气化过程中Hg的释放研究较多,但对于煤气脱除Hg技术的研发还处于起 始阶段,还缺乏有效的脱除方法,尚未形成经济有效的控制技术。对于煤气中Hg的脱除技术 的研发,还主要是借鉴燃煤烟气脱除Hg技术,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吸附剂吸附法。
吸附剂吸附法主要是采用吸附剂吸附烟/煤气中的气态Hg0和Hg2+,使它们富集于吸附剂 上成为吸附态Hg,然后经除尘装置捕获,以达到烟/煤气脱Hg的目的。活性炭是目前研究和 使用最广泛的吸附剂,利用向烟气中喷入粉末状活性炭脱除Hg的方法已经开始应用到工业 中。活性炭对Hg的脱除主要是靠物理吸附,受烟气温度及成分的影响很大。运用化学方法对 活性炭进行改性,可增强其对Hg的吸附能力。活性炭喷射技术的实际应用仍有一些问题必须 解决:活性炭与烟气的接触时间短、活性炭利用率低、消耗量大,成本很高。美国环保署(EPA) 和美国能源部(DOE)的估算结果表明:如采用活性炭喷射方式脱除燃煤烟气中的Hg,每脱 除1镑Hg需耗资2.5-7万美元。鉴于利用活性炭脱除Hg的费用过高,研究人员开始研发新型、 价格低廉的吸附剂。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金属氧化物及负载的金属氧化物具有脱除煤气中Hg的活性。Wu等研 究了Fe2O3吸附剂对煤气中Hg0的脱除(S.Wu,M.Uddin,E.Sasaoka,Characteristicsofthe removalofmercuryvaporincoalderivedfuelgasoverironoxidesorbents.Fuel85(2006) 213-218.),发现Hg0可与H2S在吸附剂上反应生成HgS,但该吸附剂只能在较低温度60-100℃ 下保持较好的脱除Hg0效果。中国专利CN102430383B公开了一种负载Fe、Zn和/或Pd的氧化 物的y-Al2O3吸附剂,该吸附剂可同时脱除中温煤气中H2S和Hg,煤气中H2S的脱除率最高可达 90%以上,Hg的最佳脱除效率可达到60%以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煤气汞污染控制技术的缺乏与不足,提供一种成本低廉、制备 简单、可高效脱除煤气中Hg0的Fe2O3/炭质载体吸附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庆师范学院,未经安庆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273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