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金属型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042648.1 | 申请日: | 2015-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07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 发明(设计)人: | 程文财;袁黎;昌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红宇耐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C9/06 | 分类号: | B22C9/06;B22C9/20;B22C9/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郝瑞刚 |
| 地址: | 4106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金属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金属型模具。
背景技术
金属型铸造具有铸件机械性能好、尺寸精度高、工序简单、生产 效率高、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铸件的 生产当中。常用水平分型金属型模具由下模和上模组成,下模和上模 均为整体式,即在模具上直接加工磨球型腔,配合湿型砂制作的浇冒 口砂型,形成完整的型腔。
类似于上述结构的模具也公开在CN2088008U和CN1100632C。 这类金属型模具结构简单,一模多球,且磨球质量稳定,但型腔损坏 后需要整体更换,使用成本较高。此外,由于该类金属型模具在机械 造型过程中浇冒口砂型容易整体掉落、修复型腔后的模具变薄会导致 模具整体高度降低,因此不适合在自动化生产线上使用,限制了该类 金属型模具应用于自动化大批量生产。
CN204321098U公开了一种可更换模芯的铸造磨球模具,解决了型 腔损坏后无法局部更换的问题,降低模具的使用成本,但损坏后的型 腔部分在修复后模具的高度会变化,无法用于自动化、机械化生产中; 且其同样存在机械造型过程中浇冒口砂型易整体掉落的问题,无定位 结构的问题,因此不适合在自动化生产线上进行翻转和运输。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局部更换和修复且 修复后模具的高度不变的组合式金属型模具。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金属型模具, 包括:上模总成,上模总成包括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的上模套和上模 芯、以及在上模芯修复后垫设在上模芯和上模套之间的第一垫块,该 第一垫块的厚度等于上模芯修复前后的厚度差;下模总成,下模总成 包括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的下模套和下模芯、以及在下模芯修复后垫 设在下模芯和下模套之间的第二垫块,该第二垫块的厚度等于下模芯 修复前后的厚度差;其中,上模芯和下模芯共同围合形成型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下模芯上设置有四个销孔,四个销孔的连线 围成一个正方形;在上模芯上设置有四个定位孔,四个定位孔的连线 围成一个正方形;其中,四个销孔与四个定位孔一一对应,在位于正 方形的一条对角线上的两个销孔中分别插入一个定位销,定位销与相 应的定位孔相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模套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台,上模芯的顶端设 置有第二环形凸台,第二环形凸台形状配合地插入第一环形凸台的内 孔,并且第二环形凸台的顶面相对于第一环形凸台的顶面靠近上模芯 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下模套设置有第三环形凸台,下模芯的底端设 置有第四环形凸台,第四环形凸台形状配合地插入第三环形凸台的内 孔,并且第四环形凸台的底面相对于第三环形凸台的底面靠近下模芯 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上模套和下模套上均设置有裙边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上模套和下模套的裙边结构中均设置有用于 与吊具相配合的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模套和上模芯通过上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 下模套和下模芯通过下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紧固件为螺栓或螺钉,下紧固件为螺栓或螺 钉。
根据本实用新型,组合式金属型模具为组合式金属型磨球模具。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金属型模具,包括上模总成和下模总成,上 模总成包括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的上模套和上模芯、以及在上模芯修 复后垫设在上模芯和上模套之间的第一垫块,该第一垫块的厚度等于 上模芯修复前后的厚度差,下模总成包括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的下模 套和下模芯、以及在下模芯修复后垫设在下模芯和下模套之间的第二 垫块,该第二垫块的厚度等于下模芯修复前后的厚度差,上模芯和下 模芯共同围合形成型腔。一方面,当型腔损坏时,可将损坏的上模芯 从上模套中拆卸下来,或将损坏的下模芯从下模套中拆卸下来,由此 实现更换且只需更换已损坏的模芯;另一方面,当上、下模套损坏时 也仅需更换模套。因此,该组合式金属型模具较现有技术具有较高的 使用率和较低的使用成本。进一步,通过第一垫块和第二垫块的设置, 可实现模芯修复变薄后的可重复使用且模具修复后模具整体高度不变, 适用于自动化生产线。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红宇耐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红宇耐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426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圈取出及成形的方法或者装置
- 下一篇:采用3D打印壳模的真空浇铸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