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喉腔术后防粘V形支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889083.4 | 申请日: | 2015-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837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 发明(设计)人: | 漫一凡;张超;周延辉;李怡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漫一凡 |
| 主分类号: | A61F5/00 | 分类号: | A61F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67500 河南省平顶山市汝***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术后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喉部手术辅助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喉腔术后防粘V形支架。
背景技术
根据喉腔声门区正常的生理结构,甲状软骨为由两个对称的四方形甲状软骨板组成的V型立体结构。声门裂为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裂隙。20岁后声带基本停止生长,声带全长:男(17-21mm)女(11-15mm)。喉部手术后,须防止声带发生粘连和喉腔狭窄,因此需要在喉部放置支撑材料,现有技术中有在双侧声带创面植入指套或T型硅胶膜的方法。但是,传统的T型硅胶膜放置一个月后仍有喉腔狭窄的可能,并且须局麻下从原切口切开取出,极易造成患者咽瘘的发生,大大增加了患者痛苦及住院时间。因此需要一种新型植入装置来避免患者出现喉腔粘连,而致喉狭窄,在完整切除病变组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全患者喉功能,避免患者“二次手术”,让患者尽快积极融入社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喉腔术后防粘V形支架,在完整切除病变组织的前提下,避免患者出现喉腔粘连,而致喉狭窄,避免患者“二次手术”,最大限度保全患者喉功能。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喉腔术后防粘V形支架,包括底板,底板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带有纵向凹槽的斜侧板,呈近似“V”字形。
所述的纵向凹槽为弧形凹槽。
所述的纵向凹槽设置在斜侧板的中部。
所述的底板和两个斜侧板均为硅胶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支架能有效隔离两侧声带,防止术后患者出现喉腔粘连,而致喉狭窄,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能最大限度保全患者喉功能,使用后只需表面麻醉后用喉部活检钳经口取出即可,避免“二次手术”的麻烦和由此带给患者的痛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喉腔术后防粘V形支架,包括底板1,底板1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带有纵向凹槽3的斜侧板2,该支架的整体结构呈近似“V”字形。
纵向凹槽3为弧形凹槽,与声带的形状相契合。纵向凹槽3设置在斜侧板2的中部。底板1和两个斜侧板2均为硅胶板。硅橡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人体组织无刺激性、无毒性、无过敏反应、机体排异反应极少;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与体液以及组织接触过程中能保持其原有的弹性和柔软度,不被降解,是一种相当稳定的惰性物质,能耐高温,可消毒,加工成型方便,易加工雕刻形状,使用方便。
手术使用时,将V形膜顶端两侧穿两根缝线并固定,预留缝线,于双侧声带创面之间置入该V形支架,使该V形支架两个斜侧板2完全隔开双侧声带创面,纵向凹槽3的形状与声带形状相吻合,声带刚好卡在纵向凹槽3中,两根缝线分别穿过甲状软骨板上下间隙,冲洗术腔后逐层关闭,缝线在皮肤外拉紧打结并固定,避免发生扭转。该V形支架放置1个月后,在电子纤维喉镜下,经颈外剪断固定缝线,表面麻醉下用喉部活检钳经口取出该支架,同时清理喉膜上、下少许的伪膜组织。避免了使用T形硅胶支架时进行局麻下行原切口切开取出的复杂程序及其带给患者的痛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漫一凡,未经漫一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890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多肽塑身束腹带
- 下一篇:胆胰-空肠隧道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