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纹密封面的修复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845260.9 | 申请日: | 2015-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06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 发明(设计)人: | 陈先富;杜珊珊;何川;蒋鹏;庞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东检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4B37/02 | 分类号: | B24B37/02;B24B37/27;B24B37/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王伟锋;刘铁生 |
| 地址: | 610052 四川省成都市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螺纹 密封 修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螺纹密封面的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在国内外油田的油气开发中,钻具接头螺纹密封面修复采用传统的基地 (工厂)加工方式或手工锉刀修复方式。采用手工锉刀修复方式对修复人员 的技能要求较高,不便于统一修复人员的修复质量;采用基地(工厂)加工 方式主要是采用大型管螺纹专用车床或数控车床进行修复,具体修复步骤如 下:首先需要通过钻具轮廓扫描系统等获取钻具轮廓表面信息,再根据获取 的钻具轮廓信息通过模式识别和寻位计算等手段得到钻具表面的真实状态, 最后通过加工坐标系和设计坐标系之间的关系确定机床的控制指令及车床刀 具的移动轨迹,即可对钻具进行修复。但是,通过车床修复钻具需要将钻具 运输到加工基地(工厂)进行修复,使得修复周期较长,修复效率低,而且 修复时需要切削钻具上约2-3mm厚度的材料,缩短了钻具的使用寿命,增加 了钻具损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螺纹密封面的修复 装置,实现对螺纹密封面研磨无需切削,并且可以实现现场作业,减少了修 复周期,提高了修复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螺纹密封面的修复装置,该螺纹密封面的修复装置 包括:
扶正结构,所述扶正结构具有连接端和扶正端;所述连接端用于与钻具 连接,所述扶正端用于扶正所述钻具;
研磨结构,所述研磨结构包括研磨板和研磨筒;所述研磨筒套在所述扶 正结构上且与所述研磨筒固定连接;所述研磨板与所述连接端相对;
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研磨筒连接,用于驱动所 述研磨筒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如前所述的螺纹密封面的修复装置,其中,所述研磨板的研磨面上具有 砂盘,所述砂盘与所述连接端相对;
其中,所述砂盘与所述钻具的台肩面结构匹配,所述砂盘在所述研磨板 上的投影区域的结构与所述砂盘的结构一致。
如前所述的螺纹密封面的修复装置,其中,所述砂盘与所述研磨板的研 磨面可拆卸连接。
如前所述的螺纹密封面的修复装置,其中,所述研磨板的研磨面上设有 滑槽,所述滑槽用于插入所述研磨筒,使所述研磨筒与所述研磨板可拆卸连 接且所述研磨筒能够在所述滑槽内滑动。
如前所述的螺纹密封面的修复装置,其中,所述扶正结构包括扶正件和 与所述扶正件同轴设置的连接件;
所述扶正件的一端用于与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为扶正端;
所述连接件的一端用于与所述扶正件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为连接端。
如前所述的螺纹密封面的修复装置,其中,还包括:定位结构,所述定 位结构具有至少两个定位部;
至少两个所述定位部分别位于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研磨筒的相对两侧面 上,以将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研磨筒定位连接。
如前所述的螺纹密封面的修复装置,其中,所述连接端为内螺纹连接端, 用于与公钻具螺纹连接;或者,所述连接端为外螺纹连接端,用于与母钻具 螺纹连接。
如前所述的螺纹密封面的修复装置,其中,所述扶正件为杆状结构,所 述杆状结构的所述扶正端具有凹槽;
所述动力输出端贯穿所述研磨筒插入所述凹槽内。
如前所述的螺纹密封面的修复装置,其中,所述驱动结构为气动马达。
如前所述的螺纹密封面的修复装置,其中,所述驱动结构、所述研磨结 构和所述扶正结构同轴设置。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结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钻具与扶正结构的连接端连接,研磨 结构的研磨筒套在扶正结构上并与扶正结构固定连接,研磨板与连接端相对; 在通过驱动结构的动力输出端与研磨筒连接,使得研磨筒在驱动结构的驱动 下旋转,与研磨筒连接的扶正结构带动钻具随着研磨筒旋转,从而使研磨板 的研磨面与钻具的密封面摩擦,进而实现对钻具进行修复。较现有技术,本 实用新型提供的螺纹密封面的修复装置仅是通过对螺纹密封面研磨无需切 削,并且可以实现现场作业,减少了修复周期,提高了修复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东检测有限公司,未经安东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452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