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甲鱼养殖栖息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810184.8 | 申请日: | 2015-10-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824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潼南县志鑫林业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26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鱼 养殖 栖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甲鱼养殖栖息架,属于水产养殖用具领域。
背景技术
甲鱼是优质的水产动物,由于人们对甲鱼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自然生长的甲鱼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人工养殖甲鱼越来越多。然而,由于集约化养殖的甲鱼质量欠佳,已逐渐不受人们的欢迎,而依靠自然资源生态化养殖的甲鱼越来越被人们青睐。甲鱼养殖水温20℃~30℃是甲鱼生长的最佳温度范围,水温高于20℃时甲鱼就开始摄食,摄食量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水温低于最佳温度时饲料转化率会降低;水温高于最佳温度时由于活动量增加,饲料转化率也会降低,所以应使水温保持在最佳的温度范围内,过高、过低都会造成饲料浪费。甲鱼生性喜净怕脏,良好的水体环境是甲鱼稳定生长的重要条件,水质调控工作做得好坏,决定着养殖的成败。
生态化养殖甲鱼需要有适当的甲鱼栖息场所,甲鱼不能完全栖息于水体内,需要在离开水体的地方进行晒背、栖息、摄食,设置适合的甲鱼栖息装置是生态化养殖甲鱼的重要措施。另外,在水体中单养甲鱼对水域资源利用不够充分,在养殖甲鱼的同时,混养水蛭是充分利用水域的有效措施。水蛭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水生动物,在自然水域,水蛭一般栖息于半水半陆的水陆交界处,并且水蛭尤其喜好背阴处,而在水体中这种环境较少,不能满足水蛭对环境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甲鱼养殖栖息架,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甲鱼养殖栖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栖息架主体和两组栖息架牵引装置;所述栖息架主体由四个养殖栖息架单元构成,呈M字形的波浪状结构,包括中间的波谷和波谷两侧的波峰;所述养殖栖息架单元包括由三块竹板并排组成的栖息架板和分别套在栖息架板两端的栖息架箍,所述栖息架箍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上设有连接孔;相邻的两个栖息架箍的连接孔相重叠,并通过紧固螺栓锁紧固定。
进一步地说:
所述栖息架主体的波谷处设置有甲鱼食槽。
所述栖息架牵引装置包括牵引绳和配重箱,所述配重箱内盛放有配重块;所属牵引绳的底端与配重箱相连接,顶端固定在波谷处的紧固螺栓上。
所述配重箱的顶部设有挂环,所述牵引绳的底端连接有挂钩,所述挂钩勾连挂环。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放置于水域中,通过配重箱固定于水体某一区域,栖息架主体浮于水面,波谷位于水面下,波峰位于水面上,甲鱼栖息于栖息架主体的上面,便于甲鱼晒背、休息;水蛭附着于栖息架主体的背面,在背阴处栖息;此外,在栖息架主体的波谷处设置甲鱼食槽,用于投放甲鱼饲料,供甲鱼摄食。本实用新型方便实用,增大了甲鱼、水蛭的栖息面积,提高甲鱼、水蛭养殖密度,甲鱼、水蛭互不影响,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甲鱼养殖栖息架,包括栖息架主体和两组栖息架牵引装置。
所述栖息架主体由四个养殖栖息架单元构成,呈M字形的波浪状结构,包括中间的波谷和波谷两侧的波峰,所述栖息架主体的波谷处设置有甲鱼食槽5。
所述养殖栖息架单元包括由三块竹板2并排组成的栖息架板和分别套在栖息架板两端的栖息架箍1,所述栖息架箍1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耳3,所述连接耳上设有连接孔;相邻的两个栖息架箍1的连接孔相重叠,并通过紧固螺栓4锁紧固定。
所述栖息架牵引装置包括牵引绳6和配重箱9,所述配重箱9内盛放有配重块10,配重箱9的顶部设有挂环8;所述牵引绳6的底端连接有挂钩7,所述挂钩7勾连挂环8;所述牵引绳6的顶端固定在波谷处的紧固螺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潼南县志鑫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潼南县志鑫林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101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树林驱虫装置
- 下一篇:一种应用生物絮团技术的池塘养殖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