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秸秆打捆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756141.6 | 申请日: | 2015-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488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 发明(设计)人: | 林忠利;林成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忠利 |
| 主分类号: | A01F15/00 | 分类号: | A01F15/00;A01F15/08;A01F15/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合德专利事务所 11244 | 代理人: | 李本源 |
| 地址: | 156325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秸秆 打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秸秆打捆机。
背景技术
目前农业上用的各种型号的联合收割机,基本功能都是收割、脱粒、装包几道工序。而对于剩下的秸秆还没有较好的回收方法.主要是用人去收集,打梱,或是任其埋在地里腐烂。为了避免投入大量人力进行收集或直接焚烧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同时秸秆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目前大多使用与联合收割机配套的打捆机进行收集,而目前所使用的打捆机结构均比较复杂不易操作,且加工困难,成本较高,维修困难,不适合批量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秸秆打捆机,包括第一箱体1,连接在第一箱体1的底部的第二箱体2和与第一箱体1的上部连接的第三箱体3,位于第一箱体1内的第一反草齿轮7,第二反草齿轮8,第一变向齿轮9和第二变向齿轮10,水平安装在第二箱体2底部的第一输送装置4,安装在所述第三箱体3左右两侧的第二输送装置5和第三输送装置6,与联合收割机中的筛片传动轮相连的第一传动链条11,连接所述第一输送装置4和第三输送装置6的第二传动链条12,连接第二输送装置5和第三输送装置6的第四传动链条14,连接第一输送装置4和第二反草齿轮8的第三传动链条13。
优选地,所述第一输送装置4包括第一主动轴41,第一从动轴42,通过第一输送带43相连;第二输送装置5包括第二主动轴51,第二从动轴52,通过第二输送带53相连;第三输送装置6包括第三主动轴61,第三从动轴62,通过第三输送带63相连;所述第一主动轴41上有第一齿轮411,第二齿轮412;所述第二主动轴51上设有第三齿轮511;所述第三主动轴61上设有第四齿轮611,第五齿轮612和第六齿轮613。
优选地,所述第三输送装置中的第三主动轴61通过第二传动链条12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4的第一主动轴41相连;所述第三输送装置中的第三主动轴61通过第四传动链条14与所述第二主动轴51相连;所述第三输送装置中的第三主动轴61通过第一传动链条11与第一变向齿轮9,第二变向齿轮10,第一反草齿轮7相连;所述第一输送装置4的第一主动轴41通过第三传动链条13与第二反草齿轮8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三主动轴61的第六齿轮613通过第二传动链条12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4的第一主动轴41的第二齿轮412相连;所述第五齿轮612通过第四传动链条14与所述第二主动轴51的第三齿轮511相连;所述第四齿轮611通过第一传动链条11与第一变向齿轮9,第二变向齿轮10,第一反草齿轮7相连;所述第一齿轮411通过第三传动链条13与第二反草齿轮8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二输送装置5和第三输送装置6以“八”字形倾斜安装在第三箱体3右上侧和左上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技术效果有:脱粒后的秸秆通过底座上的通道进入打捆装置中,随着输送装置的转动,秸秆在打捆装置中往复式叠加自然成捆,达到一定体积后,自动将箱体三顶起,随着输送带一将成捆后的秸秆输送到外面进行下一步的收集。本实用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在秸秆收集过程中省时省力;加工容易,成本较低,易于维修,可以普遍实施,适合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秸秆打捆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主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主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主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1.第一箱体;2.第二箱体;3.第三箱体;4.第一输送装置;5.第二输送装置;6.第三输送装置;7.第一反草齿轮;8.第二反草齿轮;9.第一变向齿轮;10.第二变向齿轮;11.第一传动链条;12.第二传动链条;13.第三传动链条;14.第四传动链条;41.第一主动轴;42.第一从动轴;43第一输送带;51第二主动轴;52.第二从动轴;53第二输送带;61.第三主动轴;62.第三从动轴;63第三输送带;411.第一齿轮;412.第二齿轮;511.第三齿轮;611.第四齿轮;612.第五齿轮;613.第六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忠利,未经林忠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561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