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三线性驱动式高炉超导冷却余热发电的节能控制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650773.9 | 申请日: | 2015-10-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326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 发明(设计)人: | 钟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申川节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B7/00 | 分类号: | C21B7/00;C21B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线性 驱动 高炉 超导 冷却 余热 发电 节能 控制系统 | ||
1.基于三线性驱动式高炉超导冷却余热发电的节能控制系统,由高炉体(1),发电系统(12),蒸汽利用装置,沿着高炉体(1)的侧壁分层环绕式设置的一个以上的超导环型换热环(2),在每个超导环型换热环(2)上设置的浇注固化体(10),用于串接每个超导环型换热环(2)的上循环口的上导管(31),以及用于串接每个超导环型换热环(2)的下循环口的下导管(32)组成;所述每个超导环型换热环(2)均通过管道与蒸汽利用装置相连接,而蒸汽利用装置则通过管道与发电系统(12)相连接,所述发电系统(12)由发电机(19),与高炉体(1)炉座处的超导环型换热环(2)和蒸汽利用装置相连接的汽轮机(16)和冷凝器(15),用于吸收并重复利用该冷凝器(15)所排放余热的余热制冷机组(14),与该余热制冷机组(14)相连接的蒸汽水混合加热器(18),连接在余热制冷机组(14)与蒸汽水混合加热器(18)之间的高炉基墩水冷管(17),与余热制冷机组(14)相连接并反馈于汽轮机(16)的射汽增压器,以及设置在余热制冷机组(14)内部的余热控制处理系统组成;所述余热控制处理系统由二极管整流器U,串接在二极管整流器U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之间的稳压变压电路,以及分别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负极输出端和稳压变压电路相连接的三端稳压控制电路组成;其特征在于,在稳压变压电路与三端稳压控制电路之间还串接有三线性驱动电路;所述三线性驱动电路由驱动芯片U1,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6,三极管Q7,非门K,正极与稳压变压电路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21后与驱动芯片U1的IN1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4,负极与驱动芯片U1的IN1管脚相连接、正极与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3,P极经电阻R20后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22后与稳压变压电路相连接的二极管D6,负极接地、正极与驱动芯片U1的IN2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5,P极经电阻R13后与驱动芯片U1的IN1管脚相连接、N极经电阻R14后与三极管Q6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7,一端与三极管Q5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Q6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5,一端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Q5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6,P极与三极管Q5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经极性电容C12后与非门K的正向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8,正极经二极管D9后与非门K的反向端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9后与非门K的反向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1,以及一端经电阻R17后与三极管Q6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Q7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18组成;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与三极管Q5的发射极相连接、其集电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7的基极与驱动芯片U1的OUT管脚相连接、其集电极与极性电容C11的正极相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1的VCC管脚与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接、其OUT管脚与三极管Q7的基极相连接、其GND管脚接地;所述极性电容C11的负极和电阻R17与电阻R18的连接点分别与三端稳压控制电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线性驱动式高炉超导冷却余热发电的节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变压电路由功率放大器P1,变压器T,一端与功率放大器P1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顺次经电阻R4后变压器T的原边线圈L1的同名端相连接的电阻R3,P极与功率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N极经电阻R5后与变压器T的原边线圈L1的非同名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1,P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N极与电阻R3和电阻R4的连接点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2,P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N极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3,正极与功率放大器P1的正极相连接、负极与功率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3,P极与变压器T的副边线圈L2的同名端相连接、N极顺次经电阻R12、极性电容C6后与变压器T的副边线圈L2的非同名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4,正极与二极管D4的N极相连接、负极与变压器T的副边线圈L2的非同名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5,以及P极与变压器T的副边线圈L3的非同名端相连接、N极经极性电容C7后与变压器T的副边线圈L3的同名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5组成;所述功率放大器P1的同相端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其反相端则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所述二极管整流器U的负极输出端分别与极性电容C14的正极和功率放大器P1的负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整流器U的负极输出端和变压器T的副边线圈L3的同名端分别与三端稳压控制电路相连接;所述功率放大器P1的输出端经电阻R22后与二极管D6的N极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申川节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申川节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5077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注塑模具内抽芯机构
- 下一篇:一种铸渣取热的装置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