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滤油机油路转换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258729.3 | 申请日: | 2015-05-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95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 发明(设计)人: | 叶俭;徐海林;陈晨;岳恒宽;丛英俊;张晓军;李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威海供电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F27/14 | 分类号: | H01F27/14;H02B3/00;F16K11/22;B01D35/00 |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 代理人: | 于涛 |
| 地址: | 100761 北京市西城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油机 油路 转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电、供电用绝缘油的处理装置,特别是一种在不调换滤油机进、出油管方向的前提下切换油流方向的滤油机油路转换器。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检修人员在安装或检修大型充油设备进行现场油务处理工作时,按照安装或检修工艺的要求,必须频繁的调换滤油机的进出油管路以便进行设备冲洗、残油的回收和注油。现有的滤油机设备是采用直接拆卸油管接头或来回拖拉油管的方式进行油路的变换,大型设备一次检修往往需要调换十几次油路,在拆卸油管接头或来回拖拉油管过程中非常容易造成油管内部残留绝缘油的跑、漏现象。这种工作方式造成了大量的绝缘油损耗,造成检修环境的污染,还使电力检修人员工作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利用桥接原理提供一种在不拆接油管的情况下即可实现油路的双向流通,同时,又可以实现绝缘油流量统计的滤油机油路转换器。
本发明可以通过如下措施达到:
一种滤油机油路转换器,包括壳体、球形阀、导油管和绝缘油流量计,其特征在于壳体上分别设有滤油机进油管、滤油机出油管、变压器接管和油桶接管,滤油机进油管经第一导油管与油桶接管相连通,油桶接管经第二导油管与滤油机出油管相连通,滤油机出油管经第三导油管与变压器接管相连通,变压器接管经第四导油管与滤油机进油管相连通,第一导油管、第二导油管、第三导油管和第四导油管上分别设有第一球形阀、第二球形阀、第三球形阀和第四球形阀,第一导油管上还设有绝缘油流量计。
本发明所述的滤油机进油管、滤油机出油管、变压器接管和油桶接管上分别设有透明的观察窗口,以更好地监视工作状况。
本发明所述的壳体为一固定球形阀框架体,以方便操作和控制各球形阀,降低成本。
本发明使用时,将滤油机进油管和滤油机出油管与滤油机连接,变压器接管与变压器连接,油桶接管与油桶连接,通过控制第一球形阀、第二球形阀、第三球形阀和第四球形阀来调整油流方向,将第一球形阀和第三球形阀开启,第二球形阀和第四球形阀关闭时,实现一种绝缘油流向;当需要转换流向时,将原先开启的阀门关闭,关闭的阀门开启即可,通过不同球阀的切换、组合实现油流变换;通过绝缘油流量计实现流量统计功能,油管路采用全密封铝合金结构,全过程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不造成绝缘油渗、漏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滤油机油路转换器,包括壳体、球形阀、导油管和绝缘油流量计1,球形阀、导油管和绝缘油流量计1与现有技术相同,此不赘述,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壳体上分别设有滤油机进油管2、滤油机出油管3、变压器接管4和油桶接管5,滤油机进油管2经第一导油管6与油桶接管5相连通,油桶接管5经第二导油管7与滤油机出油管3相连通,滤油机出油管3经第三导油管8与变压器接管4相连通,变压器接管4经第四导油管9与滤油机进油管2相连通,第一导油管6、第二导油管7、第三导油管8和第四导油管9上分别设有第一球形阀11、第二球形阀12、第三球形阀13和第四球形阀14,第一导油管6上还设有绝缘油流量计1,所述的滤油机进油管6、滤油机出油管7、变压器接管8和油桶接管9上分别设有透明的观察窗口,以更好地监视工作状况,透明的观察窗口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此不赘述,另外,本发明所述的壳体为一固定球形阀框架体,以方便操作和控制各球形阀,降低成本,使用时,将滤油机进油管和滤油机出油管与滤油机连接,变压器接管与变压器连接,油桶接管与油桶连接,通过控制第一球形阀、第二球形阀、第三球形阀和第四球形阀来调整油流方向,将第一球形阀和第三球形阀开启,第二球形阀和第四球形阀关闭时,实现一种绝缘油流向;当需要转换流向时,将原先开启的阀门关闭,关闭的阀门开启即可,本发明通过不同球阀的切换、组合实现油流变换;通过绝缘油流量计实现流量统计功能,油管路采用全密封铝合金结构,全过程操作简单、工作效高效、不造成绝缘油渗、漏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威海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威海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587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