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航模直升机起落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39037.7 | 申请日: | 2014-09-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30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 发明(设计)人: | 王雷;王正;沈北梁;刘卫朋;刘振强;张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3H27/32 | 分类号: | A63H27/32 |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顺利 |
| 地址: | 241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模 直升机 起落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航模直升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航模直升机起落架。
背景技术
目前,航模运动大规模兴起,航模技术也日渐成熟。然而航模直升机的起落架却一直都很单调,只是满足单纯地起降功能。在使用航模直升机过程中,存在着通过航模直升机吊运物体的需求,相应就需要增设一些结构来满足这种需求,这样不仅会影响航模直升机的整体重量,还会导致其结构复杂化,而且仅能通过人工将物体挂上去,使用具有局限性。
起落架作为航模直升机机身外的部件,如何使起落架具备抓取物体的功能,在该领域几乎没有相关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航模直升机起落架,目的是能满足起降功能,又能满足抓取物体的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航模直升机起落架,其包括:
基座,用于与航模直升机的机身连接;
连杆组,与基座连接,连杆组至少设有三个,且各连杆组上连接有减震支腿;以及
动力产生部件,用于产生驱动各连杆组作开合运动的驱动力,动力产生部件设置于基座上且与各连杆组连接。
所述连杆组设有三组,且三组连杆组沿周向均匀分布。
所述基座包括与所述连杆组连接的固定板和与固定板连接的连接座,连接座和连杆组分别位于固定板的一侧。
所述连接座包括与所述固定板平行且用于与航模直升机机身连接的顶板和与顶板连接的支撑板,支撑板并与固定板连接。
所述动力产生部件包括设在所述固定板上的驱动电机、穿设于固定板上且与所述连杆组转动连接的驱动杆和套设在驱动杆上的冠齿轮,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设有与冠齿轮啮合且驱动其转动的驱动齿轮,驱动杆与冠齿轮构成螺旋传动。
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冠齿轮位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固定板之间,所述驱动杆穿过所述顶板和所述固定板。
所述连杆组由四个杆件依次铰接构成,四个杆件依次为与所述驱动杆连接的第一连杆、与所述减震支腿连接的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与所述固定板连接的第四连杆,第一连杆和第四连杆之间通过销轴连接且交叉呈X形。
所述第二连杆为L形,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四连杆的长度相等。
所述减震支腿包括支撑腿、设在所述第二连杆上的套管、设在支撑腿上且插入套管中与套管为滑动连接的导向杆以及套在套管和导向杆上的缓冲弹簧。
所述导向杆上设有限位销。
本实用新型的航模直升机起落架,通过设置可开合的连杆组与减震支腿连接,一方面既能满足起降功能,减震支腿使直升机降落更加平稳,增加起降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又能抓取物体,并由直升机对抓取的物体进行吊运。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实用新型航模直升机起落架在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航模直升机起落架在收缩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动力产生部件与固定板的装配图;
图6是冠齿轮与驱动杆之间的传动示意图;
图7是驱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冠齿轮的半剖视图;
图9是连杆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第一连杆与第四连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11是第二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减震支腿与第二连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13是导向杆与第三套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14是一种结构的支撑腿与导向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15是另一种结构的支撑腿与导向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基座;11、固定板;12、连接座;121、顶板;122、支撑板;123、第一凸耳;13、第一套管;14、第二套管;15、第二凸耳;
2、减震支腿;21、支撑腿;22、第三套管;221、第一滑槽;222、第二滑槽;223、第三滑槽;23、导向杆;24、缓冲弹簧;25、限位销;
3、动力产生部件;31、驱动电机;32、驱动齿轮;33、冠齿轮;34、驱动杆;35、第三凸耳;
4、连杆组;41、第一连杆;42、第二连杆;43、第三连杆;44、第四连杆;45、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390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