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吸注针灸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287737.1 | 申请日: | 2014-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541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 发明(设计)人: | 张万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万来 |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A61M5/178;A61M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朱丽华 |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医用医疗工具,尤指一种特制的针灸。
背景技术
针灸医病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刺防治疾病,其具有适应症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数千年来深受人们的欢迎。
现各医院使用的针灸大多是一个实体的长针,下段是细丝长针,上段部为方便手握而缠丝,故略粗,治病时,医生直接手握将其扎入病人的穴位中,只要对症且穴位准确,都能取得不错的疗效(靠针刺的效果)。
但如何进一步提高针灸疗效,乃是中医医务人员更大的期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注针灸,治疗效果更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设计方案:
一种吸注针灸,包括一带有注射针头的医用注射器,在注射针头的头端上切有一组切爪。
所述吸注针灸中,所述的切爪为位置对称的一对。
所述吸注针灸中,所述的一组切爪为3个,该3个切爪均匀分布在同心圆周上。
所述吸注针灸中,所述的一组切爪为平切端头;亦可在切爪的平切端头处再切有一组分爪。
本实用新型吸注针灸主要是采用针刺及药疗相结合的治疗方式,在将传统的针灸疗法发扬光大的同时,赋予其新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其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适应症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吸注针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针灸针头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局部)。
图3为本实用新型针灸针头的又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局部)。
图4为图2所示的针灸针头的针刺轨迹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针灸针头的针刺轨迹示意图。
图6为带有3个切爪的针灸针头的针刺轨迹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吸注针灸是以医用注射器为基础结构,对于除针头1以外的构件(如外套筒及内置的活塞、芯杆和针头安装座等)及相互连接关系此处不赘述,可以是现有技术实现的各种推拉抽吸杆类型的注射器结构;创新点在于:对针头的头端结构进行改进。
参见图2和图3所示,在针头1的头端上切有一组切爪11(如图2中所示的虚线框部分)。优选方案是:切爪11的端头为平切(非尖头状);亦可继续在切爪的平切端头处再切有一组分爪111(参见图3虚线框部分所示)。
本实用新型吸注针灸一较佳方案是,针头1头端上的一组切爪为位置对称的一对(两个)。亦可制成3个切爪,该3个切爪均匀分布在同心圆周上。
本实用新型吸注针灸可以用现有的医用注射器直接改造制成,具体方法是将前端的针头的尖切掉,切成平端的圆口,依照设计(切爪的数量及形状)要求,切出对应的切爪。或是依照这种设计要求,直接一体加工出带有符合设计(切爪的数量及形状)要求的针头。
图4和图5分别示出了对应图2和图3所示的注射针头工作轨迹图(示意,非严格对应尺寸关系),图6示出了对应3个切爪的注射针头工作轨迹图。
本实用新型吸注针灸的工作原理及过程是:医生将注射针头1的前端切爪扎入病人相应的穴位中,并对症辅以注入一些匹配的药液,可以产生更好更快的治疗效果。而且对于一些身体内有积水的病人(如滑膜炎的关节积液),可以用吸注针灸将该液抽吸出来。
由于本实用新型吸注针灸带有的一组切爪11较现有的针灸接触人体的面积稍大一些(但并不会造成集中过大的创伤),所以作用稍强但不失为人能接受,治疗的效果会更好。
上述各实施例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下加以若干变化,故以上的说明所包含及附图中所示的结构应视为例示性,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万来,未经张万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877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