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玉米收获机拉茎辊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7054.0 | 申请日: | 2013-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941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岩亮;李国栋;崔伟明;单体国;程克昌;孙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45/02 | 分类号: | A01D45/02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37216 | 代理人: | 石誉虎 |
地址: | 261206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玉米 收获 机拉茎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玉米收获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玉米收获机拉茎辊。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玉米收获机拉茎辊的结构多为交错弯板结构或对刀结构,如图2所示,此类型的拉茎辊在工作过程中,拉茎辊与摘穗板将玉米茎秆与果穗分离,果穗经拨禾链,搅龙进入升运器,升运器将果穗运至剥皮机。
玉米茎秆5进入拉茎辊之间的拉茎间隙4中,拉茎辊的交错弯板结构6使得玉米茎秆5弯曲较大,断茎秆较多,断茎秆随果穗一起经升运器进入剥皮机,这样就会导致升运器负荷增大,剥皮机剥净率下降;
拉茎辊为对刀结构形式时,其转速高,容易造成果穗飞出,损失率高,并且更容易切断茎秆,同样使升运器等负荷增大,剥皮机剥净率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玉米收获机拉茎辊,以解决现有使用的拉茎辊结构易折断茎秆、损失果穗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玉米收获机拉茎辊,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所述第一辊体与第二辊体的转向相反,所述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的外表面上均固定设有若干轴向延伸的凸筋,所述第一辊体上的凸筋和第二辊体上的凸筋互相交错布置,所述第一辊体上相邻的两凸筋与所述第二辊体上对应的凸筋之间形成圆滑过渡的拉茎间隙。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的外表面均为圆形,所述凸筋的外表面均为弧形。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凸筋为焊接于所述第一辊体或第二辊体的外表面的钢筋。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凸筋为与所述第一辊体或第二辊体铸造为一体的凸起。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拉茎辊外表面固定设有凸筋,且凸筋外表面为圆形钢筋或者弧形凸起,与传统拉茎辊相比减小了茎秆弯曲程度,同时凸筋与茎秆拉茎点圆滑接触,避免了茎秆拉茎过程中导致茎秆断裂,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传统使用的拉茎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拉茎辊,2、第一辊体,3,凸筋,4、拉茎间隙,5、茎秆,6、弯板结构,7、第二辊体,8、第二拉茎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玉米收获机拉茎辊,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辊体2和第二辊体7,第一辊体2与第二辊体7的转向相反,第一辊体2和第二辊体7的外表面上均固定设有若干轴向延伸的凸筋3,第一辊体2上的凸筋3和第二辊体7上的凸筋3互相交错布置,第一辊体2上相邻的两凸筋3与第二辊体7上对应的凸筋3之间形成圆滑过渡的拉茎间隙。第一辊体2和第二辊体7的外表面均为圆形,凸筋3的外表面均为弧形。
凸筋3为焊接于第一辊体2或第二辊体7的外表面的钢筋。
凸筋3为与第一辊体2或第二辊体7铸造为一体的凸起。
使用时,茎秆5被喂入第一辊体2和第二辊体7之间的拉茎间隙4中,第一拉茎辊1的第一辊体2旋转,使得第一辊体2上的两个凸筋3之间的空隙正好与第二拉茎辊8的第二辊体7上的凸筋3对应,这样三个凸筋3之间形成的空间即为拉茎间隙4,茎秆5接触到凸筋3的圆滑过渡面后使得茎秆5弯曲,并且茎秆5随着第一辊体2和第二辊体7的旋转向下运动进入粉碎机构中,茎秆5弯曲程度小,不易被折断,提高了工作效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玉米收获机拉茎辊,拉茎辊的辊体上设有凸筋,凸筋与茎秆拉茎点接触面为圆滑接触,使得茎秆弯曲程度小,不易被折断,整体结构简单,易操作,使用更加方便。
采用如下方式制造的拉茎辊也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如采用其他材料等制作的与本实用新型结构类似的拉茎辊;通过采用传统拉茎辊减小折弯长度后,并对折弯边倒圆加工制成的拉茎辊。其中,一般传统拉茎辊折弯长度为20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70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