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工程设备被伪造的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47040.3 | 申请日: | 2013-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4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陈鲤文;郑建生;郭文飞;吴越;何琪;景晗;吴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06K19/073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薛玲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工程 设备 伪造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设备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采用扇区验证和指定ID
方式防止工程设备被伪造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有些建筑施工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逃避检查、追赶工期,往往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以次充好,谋取非法收入,造成“豆腐渣工程”,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威胁。其中,在建筑材料投入使用前的建材样品送检环节,有的施工单位也时常进行违规操作,采取弄虚作假、偷梁换柱等方式,骗取检测机构的合格建材检验报告。因此对于样品的真实性,特别是混凝土试件的真实性目前仍需要有更加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配合检测(试验)监管动态信息系统,动态跟踪质量处理过程,从而整体提高和保障建设工程质量水平。
现有的流程是首先发放电子标签,将写入相关信息的电子标签发放给各工程施工企业。在建设工程监理单位和见证检测人员的监督下,工程施工企业将写入工程信息、样品信息的电子标签植入样品,制作检验样品。这一环节主要监管施工企业制作建材检验样品,避免施工企业送样出现问题。
样品送至检测机构后,利用读写器扫描该建材样品,读出电子标签信息,自动录入检测管理系统。开始检测时再次利用读写器扫描植入标签的样品信息,采集软件自动开始试验。过程中生成的样品信息及试验数据通过检测(试验)监管动态信息系统实时上传。
但由于每个电子标签存储6-8k的信息,例如,一个福州市每年需要水泥标签是500万片的规模。在这过程中,由于手持式读写设备的存储能力有限,不可能存储所有的电子标签信息。这就出现了一个监管漏洞,出现了有人仿造RFID读写器来制造假电子标签,进而制造了假数据。在无法把所有电子标签信息存在手持终端的情况下,防止收样、试验、用户上报领域的读写设备被伪造,以保障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真实性,已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工程质量监测的数据被伪造,工程设备和电子标签被随意替换的问
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采用扇区验证和指定ID方式防止工程设备被伪造的系统及方法。通过在电子标签、读写器、上位服务器的通信过程中采用加密技术来保证设备不被伪造。
为了规避工程设备被人为干预的潜在风险,提高工作效率,本发明提出一种对标签加密、收样、试验和用户使用四个流程进行了一体化保护的模式,防止伪造水泥电子标签、监管读卡器终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止工程设备被伪造的系统,包括上位服务器(计算机)、读写器、电子标签;上位服务器与读写器通过USB或串口数据线连接,读写器与电子标签无线连接;读写器包括加密写卡器、系统写卡器、用户写卡器和手持读卡器,其中,加密写卡器给电子标签生产厂家使用,系统写卡器给建筑材料生产厂家使用,用户写卡器给施工单位使用,手持读卡器给检测机构使用。
一种利用上述系统防止工程设备被伪造的方法,采用读写器与电子标签、读写器与上位服务器的双重防伪模式,使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通信的信息和读写器与上位服务器通信的信息相互独立,使两个节点的信息不发生交互;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设备上的电子标签的扇区进行划分;
电子标签选取的存储容量为8192 BIT X 1位字长,即1K X 8位字长;采用
EEPROM作为存储介质,整个结构划分为16 个扇区,编为扇区0~15;每个扇区有4个块Block,分别为块0,块1,块2和块3,每个块有16个字节;0扇区中,块0存放厂商标志代码,块1存放由读写器存入的设备验证码,块2存入其他15个扇区的密码,块3存放最高优先级密码;其他15个扇区的块0,块1和块2存放数据,块3存放本扇区的验证码和本扇区使用者密码;
步骤2、将读写器与电子标签间进行加密验证;
读写器包括加密写卡器、系统写卡器、用户写卡器和手持读卡器,分别对其
进行与电子标签间的加密验证;
读写器采用FM1702作为读写模块,首先MCU发出初始化命令, 对FM1702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70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灯具的散热结构
- 下一篇:显示设备上互动的标识发光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