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内膜注塑成型模具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成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017783.X | 申请日: | 2013-0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08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 发明(设计)人: | 丸一太士;辻井太郎;峯英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刘佳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内膜 注塑 成型 模具 装置 使用 方法 | ||
1.一种模内膜注塑成型模具装置,包括:
第一模具,该第一模具具有对成型材料进行注塑的注塑口;以及
第二模具,该第二模具与所述第一模具相对,并具有对成型时所供给的膜进行抽吸的抽吸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模具具有可动式突起部,在对所述膜进行所述抽吸时,在所述膜与根据成型品的形状形成于所述第二模具的凹部的外周边缘部接触之前,所述可动式突起部与所述膜接触,以在所述外周边缘部与所述膜之间临时确保有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膜注塑成型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式突起部是能形成从所述第二模具的对接面突出的状态或不从所述第二模具的对接面突出的状态的结构,
在所述可动式突起部最大程度突出的状态下,临时确保有所述间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膜注塑成型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式突起部的与所述膜接触的膜接触部由曲面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内膜注塑成型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式突起部的所述膜接触部以所述第一模具或所述第二模具的合模方向为基准而朝所述第二模具的所述凹部的中央侧倾斜,
当所述可动式突起部从所述第二模具的对接面最大程度地突出时,所述膜接触部比所述外周边缘部更靠所述第二模具的所述凹部的中央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膜注塑成型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将所述膜推压到所述第二模具的对接面的膜夹紧件,
所述可动式突起部的与所述膜接触的部位的位置配置得比利用所述膜夹紧件推压所述膜的位置更靠所述第二模具的所述凹部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膜注塑成型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式突起部的材质的导热率比所述第一模具或所述第二模具的材质的导热率大,
在所述可动式突起部的内部具有对所述可动式突起部的温度进行调节的调温回路部。
7.一种成型方法,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膜注塑成型模具装置来成型出所述成型品,其特征在于,
在利用所述抽吸机构对所述膜进行抽吸的期间,使所述可动式突起部朝所述第二模具的对接面侧后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778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材料电偶腐蚀试验夹具装置
- 下一篇:一种矿用锚索张拉机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