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折叠的自行车把手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74530.0 | 申请日: | 2012-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56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王进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环美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无限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1/12 | 分类号: | B62K2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李翔;李弘 |
地址: | 523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折叠 自行车 把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部件、组件,特别是一种可折叠的自行车把手。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一种很方便的用于代步的交通工具,目前的自行车行业中,已经发展出各种可折叠的自行车。然后,现有的可折叠的自行车中普遍存在折叠后仍然占较大空间的缺陷,或把手折叠、打开的操作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容易折叠、占用空间小的可折叠的自行车把手。
一种可折叠的自行车把手,包括上车架、连接于该上车架两端的二把手,该上车架包括一横杆,该横杆两端部为中空管状体,每一端部的底面设有开口;所述每一把手上包括伸入所述横杆内部的连接杆,该连接杆上设有限位滑槽,每一连接杆内部设有弹簧按钮;所述横杆两端部上穿置有可滑动卡接于该限位滑槽中的转轴,当把手嵌入卡设在横杆内时,所述弹簧按钮将该把手卡扣在横杆上,当把手向外退出至横杆末端时,所述把手绕所述转轴而折叠于所述横杆两端的开口处。
更具体地,所述横杆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把手上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弹簧按钮包括一穿设在把手的第二定位孔上的按键,当把手嵌入卡设在横杆内时,所述按键弹性卡扣在所述横杆的第一定位孔中。
更具体地,所述弹簧按钮包括一呈U型的弹性杆,该弹性杆卡设于连接杆的限位滑槽的内壁上,所述按键与该弹性杆的一自由端连接固定。
更具体地,所述每一连接杆内部设置的弹簧按钮的数量为二,所述二弹簧按钮上下对称设置。
更具体地,所述横杆两端部为中空管状体,所述开口连通该横杆的端部的外侧入口,并使得具有该端部的横截面呈C形设计。
更具体地,该把手包括一手握件、连接该手握件的连接杆、及连接该手握件的刹车件,所述连接杆上的限位滑槽呈纵长椭圆形设置,该限位滑槽前后贯穿该连接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弹簧按钮、限位滑槽及转轴的配合,使得车手可将把手从上车架中抽出并转动90°收容于上车架两侧,以此来实现自行车折叠、节省空间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把手的折叠、打开过程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的自行车把手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图1的可折叠的自行车把手组装后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可折叠的自行车把手折叠后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可折叠的自行车把沿线E-E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更清晰地表示出来,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1、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的自行车把手,包括一上车架10及可转动连接于该上车架两端的二把手20。
该上车架10呈“T”字型,其包括一横杆11及垂直连接于该横杆11中段的竖杆12。该横杆11两端部为中空管状体,每一端部的底面设有开口115。该开口115连通该横杆11的端部的外侧入口,并使得具有该端部的横截面呈C形设计。该横杆11于两端部设有前后贯穿的穿孔110。该横杆11靠近竖杆12的两侧设有上下贯穿的第一定位孔120。
该把手20包括一手握件21、连接该手握件21的连接杆22、及连接该手握件21的刹车件23。在本实施例中,该手握件21及刹车件23均为为圆柱形设置,且该手握件21与刹车件23同轴固定连接。该连接杆22远离所述手握件21的端部上开设有纵长的限位滑槽221,该限位滑槽221呈椭圆形并前后贯穿。该连接杆22可匹配伸入所述横杆11的内部。该连接杆22远离所述手握件21的端部上下各开设有第二定位孔220,该第二定位孔220连通所述限位滑槽221。
所述横该11上的穿孔110中穿置有可滑动地卡接于所述限位滑槽221中的转轴111,该转轴111两端通过螺帽固定设置于该穿孔110两侧。
请参照图4,该连接杆22于限位滑槽221的内壁中开设有轴向的凹槽,该限位滑槽221内安装有一组弹簧按钮24。该组弹簧按钮24上下对称设置,单个弹簧按钮24包括一呈“U”型的弹性杆26,该弹性杆26其中一个叉子固定设于连接杆22的内壁的凹槽上,另一叉子上设有单个按键28,该按键28嵌卡在述连接杆22的第二定位孔220中,该弹性杆26可对按键28进行复位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环美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无限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东莞环美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无限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745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向同步抱刹的婴儿拖车
- 下一篇:3D视觉文化传播新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