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压移动式活塞空气压缩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31570.2 | 申请日: | 2012-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005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蒋建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红五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9/06 | 分类号: | F04B39/06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应圣义 |
地址: | 324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式 活塞 空气压缩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压缩机,尤其属于一种中压移动式活塞空气压缩机。
【背景技术】
现有中压移动式活塞空气压缩机的结构,通常包括安置在车辆底架总成上的厢体、设置在厢体内的压缩机主机、驱动主机工作的柴油发动机,以及为确保柴油发动机和压缩机主机正常工作而设置的冷却装置等部件。该冷却装置对应冷却对象,分别具有柴油发动机水箱冷却器和压缩机主机中间冷却器两部分,它们被分置在厢体的前后位置上,实现对柴油机循环水和空气压缩机一级压缩排出的热空气进行冷却的目的。
这种结构的空压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如下问题:受冷却装置结构等因素影响,空气在压缩机内的流动处于紊乱状态,不但造成机内换热困难而影响冷却效果,而且严重限制了主机排气压力的提高,因此,目前中压移动式活塞空气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始终在0.7Mpa以下,而难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高压用气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中压移动式活塞空气压缩机,该机具有冷却效果好、可靠性高,特别是额定排气量可提高到10-15 、排气压力提高到1.2MPa以上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这种中压移动式活塞空气压缩机,包括车辆的底架总成、前桥组件、后桥组件和厢体,以及布置在所述厢体内的柴油发动机、空压机主机和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由水箱散热器、中间冷却器和排风扇构成,其特征是:所述水箱散热器和中间冷却器固定构成一个并列的整体;该整体的内腔通过进气管、排气管与所述空压机主机的工作腔构成一个热交换回路;在所述空压机主机的外侧设有一引流导流装置。
作为优选具体实施时,所述水箱散热器和中间冷却器的厚度相一致,由连接角板和连接件固定在所述整体的一框体上;在所述框体上设有拆卸式观察盖板。
作为优选具体实施时,在所述冷却装置的外侧设有一排百叶状的排风导流板,所述排风导流板固定安装在冷却装置的本体上;所述厢体靠近冷却装置部位的两侧与所述框体相固定,该厢体的其它部位固定在底架总成上。
作为优选具体实施时,所述空压机主机的进排气阀结构为网状阀,其结构包括网状阀片、缓冲片和弹性条。这种结构具有气阀总刚性好、余隙容积小、控制调节精确和寿命长等优点。
作为优选具体实施时,所述引流导流装置由引流框,引流导流板,导流框,风扇构成;该引流导流装置整个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厢体上,所述引流导流板由钢板折弯焊接而成,其外端面与厢体的相应端面平齐,所述引流框焊接在引流导流板上,该导流框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所述引流导流板上,所述风扇嵌置在所述导流框中。
作为优选具体实施时,所述排风扇嵌置在所述框体的导风圈内。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原先分开设置在压缩机前后位置上的柴油机水箱散热器与空压机中间冷却器制作成一个整体,通过进排气管与空压机主机形成热交换回路,从而达到使中间冷却器冷却的功能。再者,在设计上加大冷却器散热面积、减小流动阻力,采用高效、大流量风扇换热进行冷却,进而大幅度提高了整机的可靠性能。增设引流导流装置后,引流风扇的吸风作用和冷却排风风扇的排风作用使空气在整机内单向流动,避免了原先空气在整机内紊流、顶流、气流扰动等现象,易于带走整机内部热量,起到很好的冷却降温效果。这些都为提高额定排气量和排气压力创造了条件。实践证明:通过改进额定排气量可提高到10-15,排气压力可提高到1.2MPa以上。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介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侧向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冷却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中:前桥组件1,底架总成2,冷却装置3,排污阀30,连接件301,进气管31,排气管32,水箱散热器33,中间冷却器34,连接角板35,框体36,观察盖板37,安全阀38,排风扇39,导风圈391,厢体4,柴油发动机5,变速器和离合器6,车轮7,空压机主机8,引流导流装置9,引流框91,引流导流板92,导流框93,风扇94,后桥组件10,油箱11,起吊架12。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红五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红五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315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砂卡抽油泵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偏钛酸洗涤工段的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