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旋转叶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369055.6 | 申请日: | 2012-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54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 发明(设计)人: | 王萌萌;朱宏政;丁云雷;朱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3D1/16 | 分类号: | B03D1/16 |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叶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粒分离的浮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旋转叶轮。
背景技术
浮选也即泡沫浮选,是依据各种矿物表面性质的差异,从矿浆中借助于气泡的浮力,以选分矿物的过程。目前我国选矿厂和选煤厂应用较多的浮选机是喷射式浮选机和机械搅拌式浮选机,喷射式浮选机的优点是能耗低,缺点是对矿浆浓度适应性不好,即未设置搅拌装置,当矿浆浓度较高时,矿浆混合的动力不足,且上游浮选槽体中的水平流促使矿浆过快流入下游浮选槽体,减少了矿粒的平均矿化几率;机械搅拌式浮选机的优点是对矿浆浓度适应性较好,缺点是功耗大、液面不稳定、吸气量小且能耗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旋转叶轮,本实用新型还在浮选槽体内创造了一个有利于矿浆浮选的紊流流场,不但运行功耗低,而且优化了浮选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旋转叶轮,本叶轮包括设置在叶轮中部的中空状的轴管,所述轴管的上侧设置入料口,且轴管的周侧设置有多个喷管,所述喷管的管腔与轴管的管腔相连通,喷管呈弯曲状,且多个喷管12的弯曲方向处于同一旋转方向。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得以进一步实现:
优选的,所述轴管的入料口处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叶轮的密封轴承。
所述喷管的横截面呈椭圆状,且椭圆状喷管的长轴方向与所述轴管的轴线相平行。
所述喷管靠近轴管的一端呈平直的管状,喷管的远离轴管的一端呈弯曲的管状。
所述椭圆状喷管的长轴方向的两端处均设置有用于搅拌的叶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当本自旋转叶轮工作时,矿浆由叶轮的轴管入料口处进入叶轮管腔内,然后由叶轮的喷管出料口处喷出,由于喷管整体呈弯曲状,则在矿浆反作用力的推动下,叶轮绕其轴管的轴线转动,此时喷管管体以及喷管上的叶片对浮选槽体中的矿浆进行旋转搅拌,从而在浮选槽体内创造了一个有利于矿浆浮选的紊流流场,达到了搅拌浮选槽体内矿浆的目的,不但搅拌效果好,而且功耗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浮选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叶轮自喷射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叶轮与导流罩的工作状态图。
图4、5均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喷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注符号的含义如下:
10—叶轮 11—轴管 12—喷管 13—密封轴承
14—叶片 15—导流罩 16—导流槽 17—盖板
18—导流孔 20—循环泵 21—循环吸料管
22—循环供料管 30—吸气混合装置 31—喉管
32—输料管 33—吸气管 34—气液混合区
40—浮选槽体 41—刮泡机构 42—假底 43—循环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浮选机包括浮选槽体40,浮选槽体40的上侧设置有刮泡机构41,浮选槽体40的内侧底部处设有假底42,所述浮选机还包括如下组成部分:
循环装置,用于自浮选槽体40中抽取矿浆,并将矿浆输送至吸气混合装置处进行气液混合;
吸气混合装置,用于使矿浆与空气充分混合,混合后的矿浆被输送至叶轮自喷射搅拌装置处;
叶轮自喷射搅拌装置,用于接收与空气充分混合后的矿浆,矿浆经叶轮喷射至浮选槽体40中,且叶轮在喷射矿浆所产生的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对浮选槽体40内的矿浆进行旋转搅拌。
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循环装置包括循环泵20,循环泵20通过循环吸料管21与设置在浮选槽体40底部的循环孔43相连通,且循环泵20通过循环供料管22与设置在浮选槽体40上部的吸气混合装置相连通。
优选的,如图1、2所示,所述吸气混合装置30包括与所述循环供料管22相接的输料管32,所述输料管32中设置有带有喷嘴的喉管31,所述吸气混合装置30还包括设置在喉管31喷嘴处的、与大气相连通的吸气管33;所述输料管32的出料口与叶轮自喷射搅拌装置的入料口相连通。
优选的,如图2、5所示,所述叶轮自喷射搅拌装置包括叶轮10,所述叶轮10中部设置为中空状的轴管11,轴管11的上侧设置有与所述输料管32的出料口相连通的入料口,且轴管11的周侧设置有多个喷管12,所述喷管12的管腔与轴管11的管腔相连通,喷管12呈弯曲状,且多个喷管12的弯曲方向处于同一旋转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690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齿轮式攻牙机及其动力头
- 下一篇:一种新型套管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