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态节能灶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273554.5 | 申请日: | 2012-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54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 发明(设计)人: | 郭祖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祖燕 |
| 主分类号: | F24B1/181 | 分类号: | F24B1/181;F24B1/19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33100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生态 节能 | ||
1.一种生态节能灶,其特征是:它是由脚架(1)、灶桶(2)、灰盒架(3)、灰盒(4)、炉桥(5)、集热圈(6)、灶盖(7)、大小炊具圈(8)、烟囱管道(9)组成;其中,灶桶(2)是固定于脚架(1)上,灰盒架(3)是固定于灶桶(2)下面,而灰盒(4)放置于灰盒架(3)里,炉桥(5)是安置在于灶桶(2)底板中间所开的一个圆形孔上面,集热圈(6)是安装在炉桥(5)上面,灶盖(7)是安置于灶桶(2)上面,大小炊具圈(8)是安置于灶盖(7)的炊具放置孔上,烟囱管道(9)是安置到灶桶(2)的烟囱出口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节能灶,其特征是:脚架(1)的结构是分别由四根角铁来做的脚柱(10)和四根扁铁来做的横条(11)连接构成,连接时前后的横条(11)与左右横条(11)是平行的,并与脚柱(10)由扣钉(12)固定起来,横条(11)固定于脚柱(10)的位置是在从脚柱(10)顶端往下移至五分之四处;在四条脚柱(10)的顶端边各钻一个螺丝孔(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节能灶,其特征是:灶桶(2)的结构呈箱式,在灶桶(2)的前面板下端正中开一个进料口(14),烟囱出口(15)安置在灶桶(2)的后端,拦火墙板(16)是用烟囱出口(15)的支架体其内板来做;在灶桶(2)的底板背面通过布局焊接四个用角铁来做固定扣(17),四个固定扣(17)又各钻一个螺丝孔(18);在灶桶(2)的底板中间开一个用来放置炉桥(5)的圆形孔(19),圆形孔(19)边沿焊接三个用于支撑炉桥(5)的支架(20),再通过布局钻四个用来固定灰盒架(3)的螺丝孔(21);灶桶(2)与脚架(1)组合时,调整到使灶桶(2)背面固定扣(17)的螺丝孔(18)和脚柱(10)顶端的螺丝孔(13)相吻合,再穿过螺杆并用螺帽将其固定起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节能灶,其特征是:灰盒架(3)是用 来安置灰盒(4);灰盒架(3)的结构是由两根角铁和两根扁铁焊接而成的一个方型框架,其中左右两根是角铁,前后两根是扁铁;框架四角都分别焊接高度一致的支撑架,其中支撑架的前面两根是用扁铁(22)来做,后面是用两根角铁(23)来做,前后四个支撑架又分别焊接四个螺杆(24);组合时,灰盒架(3)的四个螺杆(24)是穿过灶桶(2)底板的四个螺丝孔(21),并用螺帽固定起来;灰盒架(3)的进口是设在灶桶(2)的右下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节能灶,其特征是:灰盒(4)是用来放置余灰的;灰盒(4)的结构是呈四边墙式的盒子,并在外墙的前边固定有手提拉耳(25);组合时,灰盒(4)是放置于灰盒架(3)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节能灶,其特征是:炉桥(5)的形状呈圆形,其结构是由若干条生铁片(26)焊接而成,焊接时两条生铁片(26)之间间隔是1~2cm,其作用是通风透气及防止燃料下漏;炉桥(5)是安置在于灶桶(2)底板中间所开的一个圆形孔(19)上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节能灶,其特征是:集热圈(6)是通过铸造成一个整体,其形状呈圆形喇叭状,结构是内空的,而且是上大下小、上下相通,上顶部的圈面(27)是沿着圈体向外凸出1~5cm;在下底部开一个过料口(28),过料口(28)的规格是从下底部至上顶部的五分之四为高度、根据圈体的四分之一为宽度;集热圈(6)是安装在炉桥(5)上面,安装时,其上顶部的圈面(27)要高出拦火墙板(16)往下延伸的挡板1~3cm,而且集热圈(6)上顶部的圈边要贴住拦火墙板(1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节能灶,其特征是:灶盖(7)是通过铸造而成,灶盖(7)的形状呈四方型,铸造时在灶盖(8)正中开一个圆形的 炊具放置孔(29);灶盖(7)是安置于灶桶(2)上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节能灶,其特征是:大小炊具圈(8)是由4个规格不一样的圆圈(30)组成,其作用是通过增减圆圈(30)来调整炊具圈的大小并安排使用大小炊具;大小炊具圈(8)是安置于灶盖(7)的炊具放置孔(29)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节能灶,其特征是:烟囱管道(9)的结构是由管道体(31)、刮灰板(32)、手提拉条(33)、烟囱弯管(34)组成;其中刮灰板(32)是安置在管道体(31)内,手提拉条(33)是安置在管道体(31)外,烟囱弯管(34)安置到管道体(31)的尾部;刮灰板(32)和手提拉条(33)是相连接着的一个整体,其作用是,当烟囱管道(9)里布满烟灰时,将手提拉条(33)来回拉刮,即可带动管道体(31)内的刮灰板(32)并将里面的烟灰刮干净;组合时,烟囱管道(9)是安置到灶桶(2)的烟囱出口(15)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祖燕,未经郭祖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7355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气化烤箱炉
- 下一篇:空气旋流喷射辐射管换热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