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接触式吸盘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90106.1 | 申请日: | 2012-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26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伟光 |
主分类号: | F16B47/00 | 分类号: | F16B4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4754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吸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吸盘。
背景技术
传统的橡胶吸盘容易在物体表面留下痕迹,而且不适用于粗糙、多孔等表面不平整的物体。
实用新型内容
非接触式吸盘,又称为悬浮吸盘,是针对传统橡胶吸盘容易在物体表面留下痕迹且不适用于粗糙多孔等不平整表面物体的缺陷而设计的。通过压缩空气的流动,实现一定空间内的相对真空,从而吸附物体。
一种非接触式吸盘,所述吸盘包括盘体和导流芯子,所述盘体和导流芯子组成一个完整的吸盘,在所述吸盘两个对应端面形成上下导通的气体导流通道,气体导流通道沿吸盘盘径向外水平方向设置若干向外扩散的喷气口,空气从气体导流通道的一端进入,再从气体导流通道另一端的多个喷气口喷出。
所述气体导流通道从上到下包括设置在导流芯子端面上的沉孔、设置在沉孔底部的水平通孔、盘体中的柱形腔室、弧形放射空间及若干喷气口,所述盘体上端面有一连接导流芯子的连接部,盘体下端面形成弧面导流面,所述柱形腔室设置在所述盘体的内部, 所述弧形放射空间是由弧形导流面和导流芯子配合形成的,该空间呈放射状,该空间的下端是若干呈放射状的喷气口。
所述导流芯子总体呈有弧度的锥形,所述导流芯子下端面是平面,所述导流芯子从弧面导流面一端倒扣设置在所述盘体上,所述沉孔底部的水平通孔刚好对应所述柱形腔室。
所述柱形腔室使空气流出前在柱形腔室内部形成漩涡后沿锥形导流芯子水平均匀喷出。
所述气体导流通道从上到下包括盘体中的沉孔、沉孔底部的若干小通气孔、导流芯子的导流槽、弧形放射空间及喷气口, 吸盘盘体下端面有圆形弧面沉槽,所述弧形放射空间是由弧面沉槽和导流芯子配合形成的,该空间呈放射状,该空间的下端是该气体导流通道的喷气口。
所述导流芯子从该弧面沉槽倒扣上去,导流芯子具有一导流槽,沉孔底部的小通气孔刚好对应导流芯子的导流槽。
所述导流槽使空气流出前在导流槽内部形成漩涡后沿锥形导流芯子水平均匀喷出。
所述气体导流通道从上到下包括盘体中的台阶通孔、导流芯子的沉孔、沉孔底部的水平小通孔及喷气口,从所述盘体上端面设有台阶通孔,台阶通孔的一个端面加工出圆形弧面沉槽,所述导流芯子为蘑菇状,该导流芯子上端面的中心设有沉孔,沉孔底部深入到蘑菇帽位置,沉孔底部有若干放射状的水平小通孔,该水平小通孔是该气体导流通道的喷气口,导流芯子下端面是一个平面,芯子的蘑菇柄从圆形弧面沉槽的中心倒扣上去,蘑菇柄的沉孔对应弧面沉槽。
所述气体导流通道可以是沿该吸盘两个对应端面的中心线形成的。
该盘体下端面周围有若干个以方便空气流出的支撑垫块。
非接触式吸盘是利用伯努力原理,吸盘通过盘体和导流芯子的组合,在吸盘两个对应端面形成一个上下导通的通孔,空气从通孔上端进入,再从另一端的喷气口中喷出。当气体遇到工件后,从喷气口所在端面的中心沿吸盘盘径向外水平方向迅速扩散,由压缩空气带走局部空气而形成当前一个密闭空间,使得喷气口端面的中心及周边气压低于外部气压,由于压缩空气在腔体内部形成漩涡后沿水平方向向外均匀喷出,压缩空气流出对工件的向下的作用力减到最小值,压力差形成的吸附力大于工件自身的重力和压缩空气流出时对物体的向下的作用力之和,工件就被紧紧吸附在吸盘上。
与传统的吸盘相比,它仅有几个点与物体接触,不会在物体表面留下痕迹,且能够吸附粗糙、多孔等表面不平整的物体。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为第一种实施方式的非接触式吸盘剖面图;
图2绘示为第一种实施方式的非接触式吸盘俯视图;
图3绘示为第二种实施方式的非接触式吸盘剖面图;
图4绘示为第二种实施方式的非接触式吸盘俯视图;
图5绘示为第三种实施方式的非接触式吸盘剖面图;
图6绘示为第三种实施方式的非接触式吸盘俯视图。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叙述将会配合图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模块进行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伟光,未经王伟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901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