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退火炉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42111.4 | 申请日: | 2012-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7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李兢;童莉莉;黄为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新华光信息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25/00 | 分类号: | C03B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441057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退火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玻璃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玻璃生产中使用的退火炉。
背景技术
光学玻璃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熔炼、成型和冷却(粗退火)。冷却之后需要按照供货要求切割或压制成块料和型件,并且需要进一步进行精密退火,产品的光学性能、应力双折射等方面才能达到使用要求。因此,精密退火工艺对产品的最终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目前,大部分高品质光学玻璃产品使用井式退火炉进行精密退火,该装置在退火降温阶段的冷却方式只能是自然冷却,导致生产周期较长,且单位产品退火能耗偏高。申请号为200910304940.9的发明提供的玻璃精密退火装置采用绝缘材料使玻璃处于等温体内,从而减少炉内温度不均匀,但其是针对直径达600~800mm,厚度达120~200mm的大尺寸玻璃块料所进行的精密退火,退火周期长达数月,并不适用于直径在360mm,厚度为40mm以下的常规尺寸的光学玻璃块料的精密退火。对于箱式精密退火炉,其退火工作仓内配置有鼠笼式风扇进行散热。这种鼠笼式风扇的扇页固定于一块圆形扇板上,因此只有扇叶一侧能够进风,使得箱式精密退火炉工作室内的热能循环为单向循环,导致其工作仓内温场达到均匀状态的速度较慢,温场均匀性也较差,影响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退火炉的工作室内温场的均匀性。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退火炉,包括:炉体,用于支撑所述退火炉的其他部件,所述炉体的前端具有炉门;
罩体,位于所述炉体内部,所述罩体的前端具有罩门;
工作室,位于所述罩体内,在所述工作室与所述罩体之间形成供空气流通的空间;
加热管,设置在所述炉体内部,位于所述工作室的外侧;以及
双向进风轴流风扇,装于所述工作室内部后端,其轴向方向具有进风开口,所述双向进风轴流风扇用于通过所述进风开口从前后两端将所述工作室内的空气吸入,将所述空气形成气流并将所述气流向径向外侧排出,并使排出的所述气流沿所述工作室的内壁送出。
本发明提供的退火炉能够形成加热封闭环境,使得温场达到均匀。在升温段和保温段用加热管加热工作室外的罩体,利用罩体的辐射热再加热工作室。罩体是用耐高温不锈钢制作的环形腔体,具有很好的热传导效果,其受热后能保持较好的热均匀性,因此其热辐射形成的温场均匀性也很好;工作室处于罩体热辐射形成的温场中央,双向进风轴流风扇的运转和导流罩使气流在工作室内和工作室与罩体之间形成两条循环流路,从而达到温场均衡的目的。
此外,在炉体上设置有烟囱的情况下,在自由降温段,为提高工作室降温速度,可打开冷风机和烟囱盖,冷风机抽入的冷风与炉腔内的热风通过双向进风轴流风扇搅拌后作用于工作室内的产品,使产品均匀、快速降温,炉体上方的烟囱还可以释放大量热量,达到缩短工作周期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退火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退火炉的双向进风轴流风扇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退火炉的双向进风轴流风扇的正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炉体;2:保温层;3:冷风机;4:驱动源;5:双向进风轴流风扇;6:导流罩;7:罩体;8:烟囱;9:加热管;10:工作室;11:罩门;12:炉门;51:轴套;52:后扇板支撑杆;53:平衡螺母;54:后扇板;55:扇叶;56:前扇板;57:前扇板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退火炉由炉体1、保温层2、冷风机3、双向进风轴流风扇5、导流罩6、罩体7、加热管9、工作室10以及炉门12等构成。炉体1用于支撑退火炉的其他部件,炉体1的前端具有炉门12(或以具有炉门12的一端为前端,以与前端相对的一端为后端)。罩体7位于炉体1的内部,其前端具有一可开合的罩门11;退火炉上的炉门12与罩门11对应。本实施例中的罩体7具体为马弗罩。加热管9位于炉体1内部,工作室10的外侧。工作室10位于罩体7内,工作室10与罩体7之间形成供空气流通的空间,工作室10的前端为敞开式结构。双向进风轴流风扇5装于工作室10内,并由位于工作室10外的驱动源4驱动,用于使空气在罩体7内沿既定的方向流动。此外,该驱动源4优选为电机。工作室10后壁由导流罩6构成,对从双向进风轴流风扇5径向流出的风进行导流,使其沿着工作室10的内壁以及工作室10与罩体7之间的空间循环流动。此外,还包括冷风机3,该冷风机的出风口位于工作室10和罩体7之间的空间里。在炉体1的顶部,设置有可开闭的烟囱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新华光信息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新华光信息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21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