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冲程发动机的燃烧室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406440.9 | 申请日: | 2011-10-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37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 发明(设计)人: | 张培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圣雷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B23/08 | 分类号: | F02B23/08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李艳 |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二冲程发动机 燃烧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冲程发动机的燃烧室。
背景技术
为了使二冲程发动机更省油,废气排放更清洁,国内外在此领域采用的技术路线之一是设计和改进二冲程发动机的燃烧室和扫排气方式,以便提高可燃气的燃烧效率,减少可燃气的逃逸。
二冲程发动机工作时,其进气、扫气、压缩、可燃气爆炸、排气等过程在气缸内形成一个气流的流线场(气体分子的流动轨迹)。如附图1所示是理想状态的流线(流场)形态。如果气缸内的扫、排气流能完全符合此形态,发动机就会有很好的燃烧效率,可燃气的逃逸损失也很小。
二冲程发动机的扫排气流要完全符合理想的流线(流场)形态是困难的。所能做到的是尽量接近此理想的流线(流场)形态。
如附图2所示,由于扫排气流难以按理想的流线(流场)形态运动,在燃烧室内靠近排气口的一侧会出现一个扫气死角区域。发动机上一次工作循环产生的废气会残留一部分在此区域内,使本次工作循环时可燃气燃烧不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冲程发动机,其燃烧室设计使扫排气流更接近理想的流线(流场)形态运动,以提高可燃气的燃烧效率,减少可燃气的逃逸。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冲程发动机的燃烧室,该燃烧室在汽缸体内由火花塞、活塞和汽缸体顶部构成,汽缸体的顶部包括远离排气口一侧的汽缸顶部形状是凸形曲面,靠近排气口一侧的汽缸顶部形状是凹形曲面,在凸形曲面上任意取一点A,以活塞轴线作为对称轴,在凹形曲面上与A点对称的点是B,从A 点到活塞顶面的距离小于从B点到活塞顶部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凸形曲面和凹形曲面之间相平滑过渡。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可燃气的燃烧效率,减少可燃气的逃逸,排放更加清洁。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理想状态的流线(流场)形态。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剖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燃烧室的平面示意图。
附图中:1、汽缸体; 2、燃烧室;3、活塞;4、凸形曲面部;5、凹形曲面部;6、汽缸体的顶部;7、隔板;8、主扫气道;9、副扫气道;10、火花塞;11、排气口;12、扫气死角区域;13、活塞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一种二冲程发动机的燃烧室,它包括汽缸体1,在汽缸体1内由火花塞10、活塞3和汽缸体的顶部6构成燃烧室2。汽缸体顶部6的曲面特征是:远离排气口11一侧的汽缸体的顶部6的形状是凸形曲面4,靠近排气口11一侧的汽缸体顶部6的形状是凹形曲面5。在汽缸体的两侧各有一个主扫气道8和副扫气道9,隔板7将主扫气道8和副扫气道9完全隔开。
为了使气缸内扫、排气流的流动轨迹更接近附图1所示的理想流线(流场)形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构成二冲程发动机燃烧室的汽缸顶部曲面形状。如附图2和3所示,汽缸顶部6的曲面特征是:远离排气口11一侧的汽缸体的顶部6的形状是凸形曲面4,靠近排气口11一侧的汽缸体顶部6的形状是凹形曲面5,凸形曲面4圆滑地过渡到凹形曲面5。
如附图4所示,以活塞3的轴线13作为对称轴,在凸形曲面4上任意取一点A,在凹形曲面5上与A点对称的点是B,汽缸体的顶部6的曲面特征是:从A 点到活塞顶面的距离An小于从B点到活塞顶面的距离Bn。因为A点是任意选取,所以在汽缸顶部6的曲面上,任意2个以活塞3的轴线13对称的点均具有如此特征。
如附图2和4所示,当活塞3上行时,由于An小于 Bn,被压缩的气流将在燃烧室2内从凸形曲面4一侧挤向凹形曲面5一侧。如图2中箭头N所示,在压缩过程产生的N 方向横流气流引导和强化了扫、排气流沿着图1所示的理想流线(流场)轨迹运动,且在火花塞10附近使可燃气混合更均匀,已被火花塞10点燃的爆燃气流会产生强烈的横扫流动,火焰的传播速度更高。由于气流及爆燃火焰沿N 方向直接冲向附图2所示的扫气死角区12,更彻底地扫除和置换了上一次可燃气爆炸时残留的废气。使扫气死角区12的可燃气充分燃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圣雷动力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圣雷动力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064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