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卧式固体发酵槽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63987.8 | 申请日: | 2011-07-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5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 发明(设计)人: | 王学成;周冬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学成;周冬根 |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C12M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14200 陕西省华阴***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卧式 固体 发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体发酵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卧式固体发酵槽。
背景技术
固态发酵是几乎无自由水存在下,在有一定湿度的水下溶性固态基质中,用一种或多种微生物的一个生物反应过程,从生物反应过程中的本质考虑,固态发酵是以气相为连续相的生物反应过程。现有的固体发酵设备其结构特点必须符合操作简便、能耗低、发酵过程容易控制、对无菌要求相对较低、不易发生大面积的污染等方面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发酵装置的内外框架结构必须具备发酵过程中因温度差造成材料应力形变的抵抗能力,很多设备因不具备这些基本特点而失去了运行的稳定性。此外,卧式固体发酵设备的搅拌装置难以达到液体介质易搅拌、均匀度高的效果,出料部分不可控,易结拱、且吹扫、清洗困难;基于以上缺陷,现有设备需要进行合理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稳定可靠、设备本体便于维护及更换、能满足工艺基本要求、具有多层搅拌单元、有利于出料控制的卧式固体发酵槽,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诸多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卧式固体发酵槽,包括槽体支撑柱、外箱体及搅拌系统,槽体支撑柱上部设有外箱体,所述外箱体内部设有具有三层搅拌单元的搅拌系统,位于槽体上部设置由螺旋形桨翅结构并且双搅拌组合的上层搅拌单元,位于槽体中部设置双向螺旋形桨翅结构的中间搅拌单元,所述中间搅拌单元下部设置有螺旋搅龙结构的下层搅拌单元,搅拌系统下方的槽体上安装出料机构。
此外,所述外箱体顶部铺设若干采用小槽盖组成的分体槽盖;所述外箱体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上部为长方体结构,其下部为锥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卧式固体发酵槽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槽体内置式框架结构,根据槽体规格、载荷量、物料特性设计并与内外槽板稳固结合,有利于消除一定的焊接、弯制应力,使得整体结构在动载荷状态下,运行更加稳定可靠;
(2)可通过设置槽体冷却(加热)外夹套采用的多腔分流形式,令冷却(加热)速率更快,温度更趋平衡,该部分采用0Cr18Ni9或Q235材料;
(3)发酵内槽体采用不锈钢2B冷轧板,既增加了强度,其表面粗糙度≤0.4μm,又极大的降低了因槽体造成染菌的可能性,更利于吹扫和清洗;
(4)因发酵物料有一定的粘结性,槽体下部的锥形结构,在实际使用中只要物料发酵正常,极少出现发酵物料粘壁现象,该部分采用不锈钢2B冷轧钢板制造;
(5)所设置槽底清渣门采用多门组合结构,可选用气动或手动结构,在发酵物料的压力之下,清渣门的启闭毫不费力;单门开启或多门开启,使对输料搅龙的检查、检修更加方便;槽体内的吹扫、清洗更方便、彻底(连续生产时不需吹扫和清洗);
(6)槽盖为双层保温型结构形式,具一定的保温性能,利于槽内发酵温度的均衡,由于槽盖采用的多盖板合并体结构,使槽盖开启变的十分容易,极大的方便对槽体内发酵物料和搅拌系统运转状况的观查,方便检修时检修人员的进出及搅拌系统的吊装;同时,解决了一般槽盖重量较大及采用吊装机具开启的弊端;
(7)通过设置多层单元搅拌系统,在均质后进料时,可同时进行佈料、翻料、松料操作,使物料均质更均匀、更有利于固体物料的发酵;因固体物料的发酵与液体发酵不同,物料中部发酵温度较高,且粘结性也同时增大,这就要求固料搅拌具备翻料、松料及能纵线双向推料的综合能力,使槽内固体物料流动起来,使槽内各点发酵温度基本均匀,达到固体发酵的目的;该搅拌系统在出料时,又起到松散物料、减少压结、防止发酵物料结拱的作用;
(8)通过设置螺旋搅龙结构的出料装置,其速度可调、可正、反向旋转,能有效的控制出料量和出料速度,配合整体生产流程协调一致。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卧式固体发酵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卧式固体发酵槽的局部侧视示意图。
图中:
1、槽体支撑柱;2、出料机构;3、中间搅拌单元;4、上层搅拌单元;5、外箱体;6、内箱体;7、槽盖。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学成;周冬根,未经王学成;周冬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639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化培养皿
- 下一篇:分离沼气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