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状电机制动装置改进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107413.1 | 申请日: | 2011-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38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姜德学;侯列红;欧阳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国良 |
| 主分类号: | F16D55/02 | 分类号: | F16D55/02;F16D65/18;F16D65/27;H02K7/1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根良 |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湖州市经***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状 电机 制动 装置 改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管状电机都已实现了自动制动,如专利号为200510097028.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于2006年6月28日公开了管状电机制动刹车装置,包括配装在电机外壳腔内的电机转子组件、电机定子组件、刹车总成,刹车总成包括有刹车弹簧和刹车组件,该刹车弹簧套装在电机转子组件的转子轴上杆部,刹车组件包括相配合并具有制动刹车作用的下刹车组件和上刹车组件,下刹车组件嵌装有金属铁,转子轴上杆底端嵌套有电机轴吸铁组件,该电机轴吸铁组件下端面贴合转子的上端面,电机轴吸铁组件利用电机转子产生的磁场力将下刹车组件中的金属铁吸合,下刹车组件压缩刹车弹簧脱离上刹车组件。其利用电机本身通电时产生的磁场去吸合下刹车组件使刹车分离电机运转,但是其不能保证停电后的制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管状电机制动装置改进结构,保证停电后门片还能机械操纵制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状电机制动装置改进结构,包括制动器壳体,所述制动器壳体内从前至后依次设有制动盘、衔铁、电磁铁,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器壳体上还设有与衔铁后部连接的手动制动装置。
优选的,所述手动制动装置包括钢丝绳、前把手、后把手,所述前把手后端与后把手螺纹连接,所述钢丝绳一端固定在衔铁后部,钢丝绳另一端穿过所述前把手并固定于所述后把手上。
优选的,所述钢丝绳上套有钢丝绳护套。
优选的,所述钢丝绳在衔铁与电磁铁间还套接一弹簧。弹簧是调节控制衔铁与电磁铁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制动器壳体由制动器前壳体和制动器后壳体螺栓固定而成,所述制动盘与衔铁设于制动器前壳体内,所述电磁铁设于制动器后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在原有衔铁与制动盘自动制动的基础上,增加了旋转式手动制动装置,保证了停电后门片还能机械操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管状电机制动装置改进结构的实施例,包括制动器壳体,所述制动器壳体内从前至后依次设有制动盘28、衔铁30、电磁铁32,制动器壳体上还设有与衔铁后部连接的手动制动装置。所述手动制动装置包括钢丝绳36、前把手35、后把手37,所述前把手后端与后把手37螺纹连接,所述钢丝绳36一端固定在衔铁后部,钢丝绳另一端穿过所述前把手并固定于所述后把手上。所述钢丝绳上套有钢丝绳护套34。所述钢丝绳在衔铁与电磁铁间还套接一弹簧31。所述制动器壳体由制动器前壳体29和制动器后壳体33螺栓固定而成,所述制动盘与衔铁设于制动器前壳体内,所述电磁铁设于制动器后壳体内。
自动制动的原理为:在停电状态,衔铁与制动盘是紧靠在一起的,衔铁与制动盘上的摩擦片产生的阻力使制动盘锁死。当马达通电时,产生电磁力,使得衔铁脱离制动盘与电磁铁吸合,马达运转;当停止通电时,电磁力消失,衔铁与电磁铁脱离。
手动制动的原理为:前把手(带丝螺纹)和后把手(带丝内螺纹)内外螺纹是合紧的,当要拉动纲丝绳时,只要将前把手旋转使其朝脱离后把手螺纹方向运动,钢丝绳就会被拉紧,反之钢丝绳会放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国良,未经谭国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74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变速器顶盖总成
- 下一篇:智能化多列步进式篦冷机液压传动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