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层建筑用救生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083031.X | 申请日: | 2011-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59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 发明(设计)人: | 郭善明;王立新;曹凤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善明 |
| 主分类号: | A62B1/16 | 分类号: | A62B1/16 |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张维斗 |
| 地址: | 272108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层建筑 救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装置,尤其是一种高层建筑用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中高层建筑逐年增多,给人们带来生活现代化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新的难题: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楼内人员逃生困难。目前,一般采用在窗户上临时系一绳索,人们顺绳索下滑,当发生火灾时如果没有绳索或者绳索长度过短时,都加大了楼内人员的逃生难度,情况危急时,可能会危及楼内人员的生命安全。这就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高层建筑用救生装置。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该高层建筑用救生装置包括可与墙体固定连接的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侧面设置有活动侧盖,固定箱内活动连接有一断面呈扇形、且一侧开口的绳索箱,绳索箱内的绳索一端与其固定连接,固定箱的侧壁上设置有弹簧控制开关,弹簧控制开关连接有与绳索箱配合的弹簧。
上述绳索箱与固定箱的活动连接点位于固定箱的活动侧盖端,以方便绳索箱的转动,增大绳索箱的转动角度,从而延长了绳索的有效使用长度,以方便楼内人员的逃生。
上述绳索箱的开口端为靠近活动侧盖的一端,以方便在绳索箱转动后,绳索的一端在重力的作用下垂直下落。
上述弹簧的末端与扇形绳索箱中的弧面接触配合,弹簧在控制开关的控制下可以方便地推动绳索箱转动,以使绳索的一端能及时下落。
上述活动侧盖的上端与固定箱铰接,这种连接方式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上述绳索箱与固定箱的活动连接采用铰接,且铰接角为[0°~90°],这种连接方式结构简单,容易实现,而且还可以保证绳索箱转动后,绳索能沿垂直方向伸直,以方便楼内人员逃生。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该高层建筑用救生装置包括可与墙体固定连接的固定箱,在固定箱的侧面设置有活动侧盖,固定箱内活动连接有一断面呈扇形、且一侧开口的绳索箱,绳索箱内的绳索一端与其固定连接,固定箱的侧壁上设置有弹簧控制开关,弹簧控制开关连接有与绳索箱配合的弹簧。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楼内人员按动弹簧控制开关,绳索箱在弹簧的推动下转动并将固定箱的活动侧盖顶开,转动过程中,绳索从绳索箱的开口端伸出落下,直至绳索沿垂直方向伸直为止,此时,楼内人员即可顺绳索下滑至地面,实现安全逃生。该装置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且制造、安装成本低。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1为弹簧,2为绳索箱,3为绳索,4为铰轴,5为活动侧盖,6为活动连接点,7为绳索固定点,8为固定箱,9为弹簧控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一种高层建筑用救生装置,如图1所示,它包括可与墙体固定连接的固定箱8,所述固定箱8的侧面设置有活动侧盖5,活动侧盖5的上端与固定箱8铰接,固定箱8内活动连接(如铰接,铰接角为[0°~90°])有一断面呈扇形、且靠近活动侧盖5的一侧开口的绳索箱2,绳索箱2与固定箱8的活动连接点6位于固定箱8的活动侧盖5端,绳索箱2内的绳索3一端与其固定连接,固定箱8的侧壁上设置有弹簧控制开关9,弹簧控制开关9连接有与绳索箱2配合的弹簧1,弹簧1的末端与扇形绳索箱2中的弧面接触配合。
如图2所示,当发生火灾时,楼内人员按动弹簧控制开关9,通过弹簧控制开关9控制弹簧1推动绳索箱2将活动侧盖5顶起,绳索箱2绕活动连接点6转动90°,绳索箱2内的绳索3在重力的作用下沿垂直方向落下,绳索3的一端通过绳索固定点7固定在绳索箱2内,楼内人员即可沿绳索3下滑至地面,顺利逃生。
本实用新型中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善明,未经郭善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30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分离式的笔式点火线圈
- 下一篇:燃料供给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