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从垃圾焚烧飞灰中提取钾钠盐的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030243.1 | 申请日: | 2011-0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71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 发明(设计)人: | 赵向东;周治平;张国亮;王树;黄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琉璃河水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1D3/04 | 分类号: | C01D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诺孚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2 | 代理人: | 庞涛 |
| 地址: | 10240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焚烧 飞灰中 提取 钠盐 系统 | ||
1.一种从垃圾焚烧飞灰中提取钾钠盐的系统,包括飞灰水洗溶解盐单元和滤液沉淀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它还设有一钾钠盐提纯单元;所述钾钠盐提纯单元包括预热器、与该预热器相继连接的NaCl结晶处理装置和KCl结晶处理装置;所述NaCl结晶处理装置和所述KCl结晶处理装置均为循环回路结构;所述飞灰水洗溶解盐单元通过其内设置的真空过滤机与所述滤液沉淀处理单元连接;所述滤液沉淀处理单元通过其内设置的集水罐与所述钾钠盐提纯单元的预热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NaCl结晶处理装置内设有蒸发器、闪蒸结晶器、蒸汽机械压缩器和一级离心机;其中,所述预热器的出口通过一进料泵与蒸发器的第一入口连接;蒸发器的出口通过一离心泵与闪蒸结晶器的第一入口连接;闪蒸结晶器设有3个出口,其一为蒸汽出口,该蒸汽出口位于该闪蒸结晶器的顶部;该蒸汽出口通过蒸汽管道与蒸汽机械压缩器的入口连接,蒸汽机械压缩器的出口与蒸发器的第二入口连接,将闪蒸结晶器、蒸汽机械压缩器与蒸发器串接成所述循环回路;其二为物料出口,其三为晶浆出口,均位于该闪蒸结晶器的底部;所述物料出口通过循环泵与蒸发器的第三入口连接;所述晶浆出口通过晶浆泵与所述一级离心机的入口连接;该一级离心机的出口设有2个,第一出口为NaCl晶体的输出口;第二出口通过一传送泵与所述KCl结晶处理装置中的冷却反应釜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KCl结晶处理装置还设有与冷却反应釜出口连接的二级离心机;该冷却反应釜与二级离心机之间串接有一晶浆泵;所述二级离心机的出口设有2个,第一出口为KCl晶体的输出口,第二出口通过循环泵与所述闪蒸结晶器的第二入口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飞灰水洗溶解盐单元还设置有与所述真空过滤机入口端连接的水洗罐和与所述真空过滤机出口端连接的干燥机;所述水洗罐的出口通过与其连接的泥浆泵和所述真空过滤机的入口连接;所述真空过滤机的出口设有2个,分别为含盐的滤液出口和滤饼出口;其中,滤饼出口通过输送皮带与所述干燥机的入口连接;含盐的滤液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滤液沉淀处理单元中的反应沉淀池入口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液沉淀处理单元还设置有与反应沉淀池出口端连接的中和罐;该中和罐的出口通过与其连接的管道和所述集水罐的入口连接;所述反应沉淀池的出口设有2个,分别为沉淀物排出口及上清液出口;其中,沉淀物排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水洗罐出口处安装的所述泥浆泵连接,并通过该泥浆泵连接所述真空过滤机的入口端;所述上清液出口位于反应沉淀池的顶部,该上清液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中和罐的进料口连接;所述中和罐上还设有一与其内腔相通的HCl溶液加入口。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罐的罐体容积为6-10M3,其罐体材质为不锈钢或玻璃钢。
7.如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器、蒸发器、闪蒸结晶器的处理规模相同,均为15-20M3/h;所述进料泵、离心泵、循环泵和晶浆泵的处理流量相同,均为15-20M3/h,其材质均为防腐蚀的不锈钢。
8.如权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离心机和所述二级离心机的转速相同,均为1000-1400r/min;容积相同,均为80-120L。
9.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过滤机为橡胶带式真空过滤机;所述干燥机为气流干燥机;所述水洗罐的罐体容积为6-10M3,其罐体材质为不锈钢或玻璃钢;所述反应沉淀池的容积为8-12M3。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和罐的罐体容积为6-10M3,其罐体材质为不锈钢或玻璃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琉璃河水泥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琉璃河水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3024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