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黑水虻处理人粪便制备有机肥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189668.1 | 申请日: | 2011-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91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 发明(设计)人: | 胡新军;张古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5F3/04 | 分类号: | C05F3/04;C02F11/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 |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黑水 处理 粪便 制备 有机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粪便处理方法,属于环境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黑水虻处理人粪便制备有机肥的方法。
背景技术
每天,各大中城市均从公共卫生间的化粪池抽出大量人粪渣,否则,这些人粪渣有满池后溢出的环境风险,但如此大量人粪渣的后续处理却成为困扰市政部门的一个大难题。目前,对城市人粪渣的主要处理方式是脱水或风干后拉去垃圾填埋场填埋。少量人粪渣被用来微生物发酵堆肥。
填埋的方法虽然处理技术简单、方便,但是处理成本较高、时间长,且占用大量土地。
黑水虻(Hermitia illucens),英文名称Black soldier fly,又称光亮扁角水虻,是双翅目水虻科的一种昆虫,幼虫营腐生性,取食范围非常广泛,食量大,抗逆性强,是自然界碎屑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常见于农村的猪栏鸡舍附近,取食新鲜的猪粪和鸡粪。研究发现黑水虻对人类完全无害,对环境非常安全,且能够有效控制野生家蝇种群,是处理有机废物的优良物种。
美国佐治亚大学的Sheppard教授建立了一个禽畜粪便处理系统,使黑水虻幼虫直接取食新鲜的鸡粪完成发育,实验数据表明,黑水虻可以将鸡粪(干重)以8%的转化率转化为42%的粗蛋白和35%的脂肪,能够消化大约50%的粪便重量,以及粪便中大约62%的氮素营养(参见安新城等,黑水虻处理养殖废物的研究现状,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第3期,113~116)。
中国专利申请201010203400.4(公开号101889629,公开日2010.11.24)公开了一种利用黑水虻幼虫处理餐厨垃圾的方法及物料配方,是将餐饮垃圾经破碎机粗碎后添加辅料,得到黑水虻幼虫培养料,再在表面接入黑水虻卵,黑水虻卵孵化的幼虫取食培养料,使垃圾得到处理和清除。
关于利用黑水虻处理人粪便的技术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根据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利用人粪便制备有机肥的方法。利用黑水虻对城市人粪渣进行生物转化,清除人粪渣的污染,同时产出黑水虻蛆生物蛋白及优质生物有机肥,实现城市人粪渣的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利用黑水虻处理人粪便制备有机肥的方法,是将粪便渣经过孔径为2~10cm的网筛过滤后添加辅料制备成培养料,在培养料表面接种黑水虻卵,25~35℃培养20~30天,收集培养料,干燥,制备成有机肥。所述辅料为羽毛粉、肉骨粉、锯末和秸秆粉的混合物。
选择2~10cm的网筛可以过滤掉大块杂物,得到较纯的人粪渣原料,与辅料搅拌均匀制备成培养料后,粪料外观性状已经改变,由粘稠状半固体变为疏松、湿润的固体状,臭味也大量减少。
上述辅料均为常见的农村废弃物,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将其加入到粪渣原料中后可以改变粪渣性质,使其更适合黑水虻幼虫生长,获得更高的产虫量,同时提高产出的有机肥的品质。羽毛粉、肉骨粉、锯末和秸秆粉的重量比例优选为1~5:1~3:1~15:1~15。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羽毛粉、肉骨粉、锯末和秸秆粉的重量比例为1~3:1~3:10~15:10~15。粪便渣的质量百分比优选为60~80%,其余为辅料。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黑水虻幼虫的生长。这些辅料的选择对黑水虻幼虫处理人粪的效果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如果没有加入辅料或辅料选取不当,黑水虻幼虫生长缓慢,产虫量下降,产出的有机肥品质下降,同时生产过程易发生局部厌氧发酵,产生难闻的臭气。而本发明所选取的辅料是在多次试验摸索后获得的优化选择,使得培养料疏松度增加,透气性好,营养成分适合黑水虻幼虫生长,产虫量增加,产出的有机肥养分高,品质好。
在25~35℃的温度范围内,黑水虻卵在接种第2天便可以孵化成幼虫,开始转化培养料。在黑水虻幼虫生长的过程中,培养料亦逐渐发酵升温,期间需适当补充水分,防止升温过高。经过黑水虻幼虫20~30天的取食,培养料变为黑褐色,水分降低至20~60%,物料松散,无臭,烘干后检测其有机质含量、总养分(N、P、K总含量)、水分和五项重金属含量等,均达到国家生物有机肥的相应技术指标。此时,黑水虻幼虫已达到老熟状态,纷纷爬出培养料,寻找干燥、黑暗的地方化蛹。
所述黑水虻卵的接种密度优选为每千克培养料接种黑水虻卵0.2~2g。
所述培养料的厚度为4~1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96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控制护板的方法
- 下一篇:用于婴儿床的卡合机构及具有尿布台的婴儿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