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纤维封装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54664.2 | 申请日: | 201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2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赵恩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恩国 |
主分类号: | G01B11/16 | 分类号: | G01B11/16;G01D5/35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2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纤维 封装 光纤 光栅 应变 传感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领域和光纤传感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碳纤维无胶封装技术封装的、中间交错对称开槽弹性梁结构的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应变是表征工程结构安全的重要指标,人们通常通过检测结构的应变来评估一项工程结构的健康状况。结构体受外界作用产生的应变过大,会使结构产生裂纹等损伤,进一步发展会导致结构的破坏,甚至威胁工程安全。因此,研制各种应变传感器,对工程结构的应变进行长期、实时、动态的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十几年来,随着光纤光栅制作技术的日益成熟,随着光纤光栅解调技术的日益完善,更重要的是光纤光栅具有抗电磁干扰、抗腐蚀、抗雷击、波长直接绝对编码、不受光功率波动影响、长期可靠性和稳定性好、具有波分复用能力以及能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应用等诸多优点,光纤光栅应变传感技术的应用研究受到了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极大关注,并已形成产业化,现已经成功研制出了多种类型的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
然而,遗憾的是目前市场上的多数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是采用环氧胶粘接工艺来封装完成的。由于环氧胶是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易于老化分解,零点漂移现象较为严重,其长期可靠性和稳定性得不到有效保证。现有技术对光纤光栅进行无胶封装主要采用光纤金属化封装方式。中国专利(专利号ZL200620172825.2)“金属化光纤光栅及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发布了一种利用化学镀方式将光纤光栅及两端一定距离的光纤表面进行金属化,然后,再利用锡焊方式在金属化光纤光栅的两端分别焊接一个镍管,最后利用激光焊接方式将两个镍管分别焊接在一种菱形结构基体上,从而,完成光纤光栅的无胶封装。但是,该方案需要光纤金属化并焊接镍管等工序,工艺较为复杂,并且成本较高。此外,受镍管内径的限制,现有加装镍管后的光纤光栅多为单端,不利于组网,无法充分发挥出光纤光栅波分复用的技术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光纤光栅封装技术方案的不足,提供一种新颖的中间交错对称弹性梁结构的、碳纤维无胶封装技术封装的、长期可靠性高、易于复用组网的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中间交错对称开槽弹性梁结构的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它包括安装杆I、保护管、弹性梁、安装杆II、铠装光缆、光纤松套保护管、碳纤维编织布、光纤光栅、光纤光栅尾纤等组成。其中,弹性梁是利用线切割、电火花等机械加工技术加工而成的一种中间交错对称开槽的弹性梁结构,包括螺纹装配杆I、碳纤维缠绕杆I和交错对称开槽的结构体、碳纤维缠绕杆II、螺纹装配杆II等五部分组成。通过调整弹性体两端装配螺纹杆I与碳纤维缠绕杆I、装配螺纹杆II与碳纤维缠绕杆II的相对位置,可以制作出“增敏型”和“减敏型”两种应变测量结构形式,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以增敏型结构为例,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根据弹性梁两端碳纤维缠绕杆I和碳纤维缠绕杆II的相对位置,将光纤光栅两端尾纤的相应位置光纤涂敷层用光纤剥纤钳或者光纤热剥钳去除;2)用表面喷砂等方式将弹性梁两端的碳纤维缠绕杆I和碳纤维缠绕杆II的表面进行粗化处理;3)在弹性梁两端的碳纤维缠绕杆I和碳纤维缠绕杆II上分别紧紧缠绕2~3圈合适尺寸的碳纤维编织布;4)将光纤光栅放置在弹性梁的中心位置,并将已经去除光纤涂敷层的光纤裸纤部分分别放置在碳纤维缠绕杆I和碳纤维缠绕杆II上,并拉直;5)将光纤夹在两层碳纤维编织布中间,再继续紧紧缠绕2~3圈;6)用耐高温碳带紧紧在碳纤维编织布上缠绕一层,并将碳带的端头用耐高温纸胶带固定好;7)将处理好的带光纤光栅的弹性梁放入干燥箱中,将干燥箱工作温度设定为80℃,固化2个小时,然后,再将干燥箱工作温度升至120℃,后固化2个小时;8)将保护管套在弹性梁上,并分别通过弹性梁两端的装配螺纹将安装杆I和安装杆II装配到弹性体上,需要在装配螺纹上加粘接剂;9)光纤光栅尾纤用铠装光缆保护,并分别做好与安装杆I和安装杆II之间的密封措施。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所述弹性梁的材质可以为不锈钢、青铜等弹性材料的一种。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通过调整弹性梁不同部分的长度、材料可以起到温度补偿的效果。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通过改变弹性梁的结构形式可以起到应变测量的“增敏”或者“减敏”效果。
本发明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将光纤光栅两端尾纤牢靠地夹在碳纤维编织布中,当弹性梁在安装杆I和安装杆II的带动下进行拉伸或者压缩时,光纤光栅在碳纤维编织布的带动下收到拉伸或者压缩,从而引起光纤光栅反射波长的移动,通过检测光纤光栅反射波长的移动量,进而计算得到待测体应变的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恩国,未经赵恩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46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