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底充胶的大面阵红外探测器结构优化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91887.8 | 申请日: | 2010-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67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 发明(设计)人: | 孟庆端;张立文;张晓玲;普杰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陈浩 |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底充胶 大面 红外探测器 结构 优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结构设计,特别是一种无底充胶的大面阵红外探测器结构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红外焦平面探测技术具有光谱响应波段宽、能昼夜工作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导弹预警、情报侦察、损毁效果评估和农、林资源调查等军事和民用领域。
如图1所示,红外焦平面探测器通常借助倒装焊技术由光敏元阵列芯片3和硅读出电路1通过铟柱互联2混成。铟柱2不仅提供光敏元阵列芯片3与其对应的硅读出电路1输入端的电学连通,同时还起到机械支撑作用,光敏元阵列芯片3上设有抗反射涂层4。为了提高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信噪比,红外焦平面探测器通常工作于液氮温区。
在探测器的结构设计中,通常需要通过分析应力/应变评估探测器结构的可靠性。有限元模拟法常用于阵列规模较小的倒装焊器件的结构应力分析。为了提高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分辨率,要求探测器的阵列规模越来越大,相应的光敏元和铟柱的数量也成倍增加。阵列边长增加一倍,建模体积增加八倍,相应地在分析过程中划分的单元数也急剧增加,分析速度大大降低,不能满足快速设计需求。
举例来说,对于128×128规模的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来说,铟柱的数量为16384个,假如铟柱用200个单元进行网格化分,铟柱的单元数将达328万个,即便借助探测器结构的对称性,采用1/8结构进行建模分析,所划分的单元数也将达160万个,这还不包括光敏元阵列芯片和硅读出电路的单元数。如此多的单元数对仿真平台要求很高,并且计算过程也很慢,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面阵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结构优化方法,用以解决大面阵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结构应力分析中建模单元多,求解速度慢、数据存储占用空间大、后处理耗时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方案是:一种无底充胶的大面阵红外探测器结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a) 根据大面阵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阵列规模 ,确定一个较小的探测器阵列规模,这里(n=1,2,3…);
b) 根据相邻材料间热膨胀失配位移公式:,进而建立起等效于阵列规模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有限元模型:将步骤a)所述阵列规模探测器结构中相邻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之差增加倍,这里阵列规模探测器结构中铟柱焊点距对称中心轴的距离为阵列规模的;根据器件结构的对称性,这里采用1/8结构进行建模;
上式中:为热膨胀失配位移,L为面阵探测器中铟柱焊点距对称中心轴的距离,和分别为面阵探测器中相邻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相邻材料是指光敏元阵列与铟柱,为降温范围;
c) 对步骤b)中得到的阵列规模探测器有限元模型,设定相应的结构参数,包括铟柱的直径、高度和光敏元阵列芯片的厚度;设定材料参数和材料分析模型;
d) 进行有限元网络划分,这里采用自由网格划分;
e) 确定边界条件和初始状态;
f) 求解所述阵列规模探测器的结构应力,记录光敏元阵列芯片上的最大应力和应力分布;
g) 调整步骤c)中所述设定的结构参数,铟柱的直径、或铟柱的高度、或光敏元阵列芯片的厚度,重复步骤d)到f),得出所述阵列规模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结构应力与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确定最小应力值对应的结构参数,即得到阵列规模大面阵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结构最优参数。
采用本发明提出的优化方法,降低了器件结构分析对仿真平台的要求,提高了结构分析的效率与准确率,使设计的探测器结构稳定性更强、疲劳寿命更高。
进一步的,步骤b)中,所述将阵列规模探测器模型中的相邻材料的膨胀系数之差增加倍,是保持光敏元阵列芯片的热膨胀系数不变,更改铟柱的热膨胀系数,或者是保持铟柱的热膨胀系数不变,更改光敏元阵列芯片的热膨胀系数。
进一步的,步骤a)中,n≤8。
进一步的,步骤a)中,n≤6。
进一步的,所述光敏元阵列芯片为锑化铟(InSb)芯片或碲镉汞(HgCdTe)芯片或铟镓砷(InGaAs)芯片或铟砷锑(InAsSb)芯片或铟砷/镓锑(InAs/GaSb)芯片或镓砷/铝镓砷(GaAs/AlGaAs)芯片。
附图说明
图1是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18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簧片包裹在轭铁上的电磁继电器
- 下一篇:一种电磁继电器外壳与底板卡接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