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速器用同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42044.X | 申请日: | 2010-04-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5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 发明(设计)人: | 平岩一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协和合金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16D23/00 | 分类号: | F16D2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 器用 同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速器用同步装置,在对车辆用变速器进行变速操作(齿轮切换)时,该变速器用同步装置通过利用同步环产生的摩擦转矩来增大从套筒向同步环的推压力,由此能够提高同步能力。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变速器用同步装置,已知如下装置:在将由同步环产生的摩擦转矩通过套筒或者推力板的斜面传递到轮毂(hub)的过程中,利用轮毂与套筒或者推力板之间产生的推力、即自身伺服作用来获得提高同步能力的作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利用上述轮毂和套筒或者推力板之间产生的推力来提高同步能力的方案需要在轮毂轴向中央部附近形成斜面(专利文献1的图2以及图17中的附图标记44),从而存在难以制造且成本较高这种问题,本申请人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而提出能够将轮毂形成为容易烧结成形的形状的方案(参照专利文献2)。
然而,由于具备了上述容易烧结成形的形状的轮毂的同步装置具有以下结构,即,即使在对配置于轮毂两侧的变速齿轮的任一侧的进行变速操作,也由于自身伺服作用起作用而相同程度地提高同步能力,因此需要六个推进零件(thrust piece)。
通常,由于变速级即变速比的不同而对同步装置要求的性能不同,因此存在无法应对两侧的同步装置不需要相同的自身伺服作用的情况、不适合于由于制造成本的关系而仅使单侧具有自身伺服作用的结构的情况这种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45-3568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265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点在于,以往的变速器用同步装置不适合于仅使轮毂单侧的同步装置具有较强的自身伺服作用这一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步装置,该同步装置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就仅使轮毂单侧的同步装置具有较强的自身伺服作用,且能够改善与相反侧的同步装置之间的性能平衡、降低也包括相反侧的同步装置的整体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变速器用同步装置的最主要特征在于,对于套筒伴随着变速操作向轴向移动,相对于一侧方向推进零件与套筒一体地移动,相对于另一侧方向推进零件在移动途中向径向内侧移动,以后仅套筒移动。
即,本发明具备:轴,其用于传递动力;轮毂,其在从固定于该轴的轮毂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的外周上形成多个缺口和花键,并且在上述缺口的轴向的一侧的端部角两处形成有能够将旋转方向的力转换为轴向的力的第一斜面;套筒,其内周分别形成有花键,在这些花键中的一部分花键的内侧具有形成有推压面以及斜面的凹部,该套筒能够在轴向上滑动地支承于上述轮毂的上述花键;变速齿轮,其将摩擦面和能够与该套筒嵌合的花键一体地设到上述轮毂侧,分别配置于上述轮毂的轴向两侧;第一同步环,其形成有能够与该变速齿轮中的、上述一侧的变速齿轮的上述摩擦面压接的摩擦面,且在外周的轴向上形成具有障碍斜面(baulking slanted surfaces)的第一槽,该第一同步环配置于上述轮毂与上述一侧的变速齿轮之间;第二同步环,其形成有能够与上述变速齿轮中的、上述另一侧的变速齿轮的上述摩擦面压接的摩擦面,并且在该第二同步环的外周上形成具有倒角面的花键,在该第二同步环的外周的轴向上形成第二槽,该第二同步环配置于上述轮毂与上述另一例的变速齿轮之间;推进零件,其插入到上述套筒的凹部、上述第一同步环的第一槽以及上述第二同步环的第二槽,能够在上述轮毂的缺口内在轴向上移动;弹簧,其将上述推进零件向径向外侧推开,上述推进零件在外周面上具有与上述套筒的推压面和斜面卡合而被向轴向推压的被推压面和斜面,且具有能够与上述第一同步环的障碍斜面抵接的障碍面和能够与上述轮毂的第一斜面抵接的第一伺服斜面,在上述套筒向上述第一同步环侧移动时,上述推进零件与上述套筒一起移动,在上述套筒向其相反侧移动时,上述推进零件能够克服上述弹簧的张力向径向内侧移动。
本发明的变速器用同步装置通过简单的结构就能够仅使轮毂单侧的同步装置具有较强的伺服作用,因此能够改善与相反侧的同步装置之间的性能平衡、降低也包括相反侧的同步装置在内的整体制造成本,由此能够提供同时满足性能和降低成本两者的同步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一档、二档用同步装置中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2是从图1除去一档、二档齿轮、第一同步环而从一档齿轮侧观察的外观图。
图3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与图2对应的轮毂的主视外观图。
图5是从图4上方观察的放大展开外观图。
图6是图2的B-B剖视图。
图7是与图2对应的套筒的主视外观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协和合金株式会社,未经协和合金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20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