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开收伞安全有效的防弹回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39763.6 | 申请日: | 2010-03-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7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吴增荣;陈先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增荣 |
| 主分类号: | A45B25/14 | 分类号: | A45B25/14;A45B2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开收伞 安全 有效 弹回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弹回装置,尤指应用在自动开收伞在收伞过程中能安全有效地防止伞中棒回弹的防弹回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自动开收伞是通过按下握把上的压钮使伞骨自动打开与收合,在操作收伞时则再对伞中棒以持续压缩伞中棒以使其长度逐渐收缩一直到达卡制定位点(意即达到收伞状态),但在伞中棒的收缩过程中,因为操作疏忽而使伞中棒瞬间向外弹开伸长因而对操作者造成危害。
因此,有厂商揭示出相关结构来防止伞中棒在长度收缩的过程中突然向外弹开伸长。
如图1所示为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1642319A「一种自动开收伞」内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动开收装置及防空弹装置,其中该防空弹装置主要由防空弹拉绳101、棘轮102、棘轮支撑盖103、发条弹簧104、防空弹挡件105、复位弹簧106组成,该防空弹拉绳101上端固接在滑轮座上,而下端穿过内管及子弹头110内腔缠绕在棘轮102上,棘轮102的轮轴转动套置在棘轮支撑盖103上且位于子弹头导管107下方,该发条弹簧104缠绕在棘轮102的轮轴上,防空弹挡件105的上端铰接在主体108内且可沿该铰接点摆动,该防空弹挡件105上部横向延伸的压条109可穿过子弹头导管107的通槽而与子弹头110顶靠,复位弹簧106设在防空弹挡件105背部与主体108之间,当伞中棒呈伸长状态时,是通过子弹头110的侧面推动防空弹挡件105的压条109,以使防空弹挡件105以其上端的铰接点摆动而与棘轮102分离。然而,上述组成结构存在有缺点如下:子弹头110设有内腔而增加制造工序且降低强度,子弹头110与防空弹挡件105之间的对应动作关系,防空弹挡件105是以第三种杠杆型态进行动作,也就是支点在一端而施力点在中间(永远是费力的),使得子弹头110需施以较大力量推动防空弹挡件105脱离棘轮,因此,使子弹头110容易产生磨耗而造成防空弹挡件105摆动位移的误差,进而造成防弹动作失灵而发生危险。
如图2所示为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1438877A「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自动开收伞」内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辘轳201,设在伞头200内,该辘轳201上设有一绳索202,该绳索202一端固定在该辘轳201上,另一端与伞中棒上端的上巢连接;一发条弹簧203,辘轳201正向转动时使该发条弹簧203上紧,发条弹簧203松开时驱动辘轳201反转;一离合器,包含一离合盘204以及一驱动该离合盘204向该辘轳201方向合上的离合弹簧205,该离合盘204与该辘轳201的相对面设有互相配合可单向滑动的斜齿206;伞中棒顶端设有滑轮座,该滑轮座底部设有一向下延伸的连杆管,该滑轮座上设有滑轮,下巢也设有滑轮,另有一拉绳207,其一端固定该滑轮座上,另一端向下绕过下巢上的滑轮,再向上绕过上巢的滑轮,然后向下穿过该连杆管的底部伸出,拉绳207的端部连接有一倒钩形的扣头208,伞头200内设有与该扣头208配合定位的扣部以及驱使该扣头208配合于该扣部中的弹片,伞头200还设有驱使该弹簧脱离弹簧孔和驱使该扣头208脱离该扣部的按钮;该扣头208与该离合盘204之间设有一受该扣头208驱动而使该离合盘204离开该辘轳的连动杆209。然而,上述组成结构存在有缺点如下:构造复杂、不易组装且耗工费时、增加生产成本,并且各构件之间的对应动作容易磨耗而造成防弹动作失灵的危险性。上述发明专利的申请人另有提出相关专利的申请案,如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号特开2009-125581与美国发明专利公告号US2009/0133729A1。如图3所示为上述日本及美国发明专利内容,图中显示该绳索301一端固定在该辘轳302上,另一端向上穿过伞头300顶面并沿着伞中棒303的外侧直到与上巢连接,然而,此结构易使绳索与拉绳产生缠绕,同时,显露于伞中棒外侧的绳索容易产生磨损而降低使用寿命,进而发生动作失灵的危险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增荣,未经吴增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97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型风力发电机储热储能方法及专用设备
- 下一篇:机动车安全防护片及其制作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