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泡减阻分舱变压式喷气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28296.7 | 申请日: | 2009-09-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03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 发明(设计)人: | 陈克强;王家楣;熊鳌魁;胡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3B1/38 | 分类号: | B63B1/38;B63B1/40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孟庆繁 |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泡 减阻分舱 变压 喷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气装置,特别是涉及用于水面及水下运动物体气泡减阻用的一种分舱式可调压力的气泡或气膜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气泡减阻、气膜减阻以及微气泡减阻都涉及喷气装置,即如何生成稳定均匀的气泡、气膜或微气泡。采用不同的生成方式所生成的气泡、气膜或微气泡将影响其在运动物体表面的覆盖情况,并对减阻效果有重要影响,而这又与喷气装置密切相关。特别是用于舰船这类水面及水下运动物体的喷气装置,还涉及到舰船船体的外形、内部结构、安装位置以及喷口(喷缝或喷孔)的宽度等因素。
国内外采用的气泡生成方式,常用的是在运动物体适当部位上安装激光打孔的不锈钢板,将气体压向此不锈钢板的内侧,气体经这些孔流出在来流中产生直径通常小于50μm的微气泡。也有采用多孔材料替代光打孔生成微气泡的。上述生成气泡的方法,存在如下缺陷:
1)打孔后的不锈钢板降低了结构的强度;多孔材料性能脆性,强度低;
2)微孔易被杂质堵塞且难于清洗;
3)压入气体生成微气泡所消耗的功率大,影响总的减阻效果;
4)在整体结构和强度设计及制造上造成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与水面和水下运动物体的外壳形状及结构相适应,不易变形和被杂质堵塞,抗震性能好,易加工,成本低,采用分舱式,且可以因喷气口水位高度不同而对空腔内的压力进行控制,从而能生成稳定均匀气泡的气泡减阻分舱变压式喷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由压力调节器、空腔、空腔进气口、气源5、连接管道、导流板、喷口、分舱隔离板组成;空腔由分舱隔离板沿横断面分为若干个分离舱,每个分舱开有空腔进气口,空腔进气口分别与连接管道相连;连接管道与气源相连,其间安有压力调节器;空腔安装在运动物体内部;空腔除了进口和喷口外,其余部位密封;在空腔内喷口的进流一侧安有导流板;空腔的底部外侧型线与运动物体外侧型线相适应并形成整体,其余固结方式与运动物体内部壁面、筋骨结构以及其它装置的整体要求相适应。
所述的喷口离物面高度为运动物体当地边界层厚度的0.05-0.5倍。
所述的喷口为喷缝式,喷缝宽度为船体当地边界层厚度的0.01-0.1倍。
所述的喷口为喷孔式,喷孔宽度为运动物体当地边界层厚度的0.1-0.8倍。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1、喷口不易堵塞,易以清理,维护、修理方便;
2、气泡均匀、有效,减阻效果好;
3、进气压力可调,适应运动物体外形以及喷口水位要求的压力有利于气泡有效覆盖壁面;
4、容易加工,易与运动物体整体结构相适应;
5)强度高,不易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喷口为喷缝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喷口为喷缝式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喷口为喷孔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喷口为喷孔式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中:1.压力调节器,2.空腔,3.空腔进气口,4.运动物体外壳,5.气源,6.连接管道,7.喷口,8.空腔底部外侧,9.水流速度方向,10.导流板,11.喷缝,12.舰船外壳,13.喷孔,14.分舱隔离板。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之一
由压力调节器1、空腔2、空腔进气口3、气源5、连接管道6、导流板10、喷缝11、分舱隔离板14组成。空腔2由分舱隔离板14沿横断面分隔为若干个分离舱,每个分舱开有空腔进气口3,空腔进气口3分别与连接管道6相连,喷缝11与船体12的底部外侧当地型线相适应,连接管道6与气源5相连,连接管道6与气源5之间安有压力调节器1以调节喷气压力。空腔2安装在运动物体内部,空腔2除了空腔进气口3和喷缝11外,其余部位密封以防气体外泄或水进入运动物体内部。喷缝宽度为船体当地边界层厚度的0.01-0.1倍,导流板10安装在空腔2内喷缝11的进流处,以调节气体出口方向和流速。空腔2的底部外侧型线与船体底部外侧型线相适应并形成整体,其余固结方式与运动物体内部壁面、筋骨结构以及其它装置的整体要求相适应。
具体实施方式之二
由压力调节器1、空腔2、空腔进气口3、气源5、连接管道6、导流板10、喷孔13、分舱隔离板14组成。空腔2由分舱隔离板14沿横断面分为若干个分离舱,每个分舱开有空腔进气口3,空腔进气口3分别与连接管道6相连,连接管道6与气源5相连,连接管道6与气源5之间安有压力调节器1。空腔2安装在运动物体内部,空腔2除了空腔进气口3和喷孔13外,其余部位密封以防气体外泄或水进入运动物体内部。空腔2底部外侧与运动物体外壳型线相适应并组成一个整体表面与水接触。喷孔宽度为运动物体当地边界层厚度的0.1-0.8倍,导流板10安装在空腔2内喷孔13的进流处,以调节气体出口方向和流速。空腔2的底部外侧型线与运动物体外侧型线相适应并形成整体,其余固结方式与运动物体内部壁面、筋骨结构以及其它装置的整体要求相适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82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铜支撑座
- 下一篇:一种散热减振铸铝金刚石磨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