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囊盖及气囊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51002.X | 申请日: | 2009-07-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87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 发明(设计)人: | 林信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田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R21/215 | 分类号: | B60R21/215;B60R21/205;B60R21/23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樊卫民;郭国清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装置 | ||
1.一种气囊盖,将构成车辆内装面的板状部与设置于该板状部的背面并构成气囊的膨胀展开通路的内罩一体地成型,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状部构成设置在乘员前面的仪表板的一部分,所述内罩在设置于副驾驶座的乘员前面的位置形成,所述板状部的驾驶座侧的侧面部形成为设置在凸部的背面的形状,所述凸部形成于所述仪表板的中央部并嵌入车载仪器,构成所述板状部及所述内罩的材料是满足下述条件的热塑性聚烯烃树脂,
(A)弯曲弹性模量(JIS-K7203):500~1000MPa
(B)拉伸破坏强度:15~40MPa
(C)拉伸破坏延伸率:600%以上
(D)Izod冲击强度:在-35℃以上不破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部的表面积为1000~2000cm2且其大小为所述气囊的开口部的约3~8倍,该开口部设置于从所述板状部的框部开始至少有30mm的余量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部的壁厚为2.5~3.5mm,所述内罩的脚部的壁厚形成为比所述板状部局部地厚一些。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部具有形成为在所述气囊膨胀展开时能够开裂的门部以及可转动地保持该门部的铰链部,所述铰链部的所述内罩的连接部具有壁厚为0.5~1.5mm的薄壁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部具有在所述气囊膨胀展开时可以挠曲或压曲地设置在所述薄壁部的外侧面的多个加强筋。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部形成为可通过形成于所述板状部的撕裂线开裂,该撕裂线由在所述气囊盖成型之后的机械加工、激光加工或超声波加工中的任一种方法形成。
7.一种气囊装置,具有通常折叠起来而在紧急时刻膨胀展开的气囊、向该气囊供给气体的充气机、至少收纳所述气囊且在外侧面具有挂钩的保持器以及卡定所述保持器且构成车辆内装面的气囊盖,所述气囊盖将构成设置于乘员前面的仪表板的一部分的板状部以及设置于该板状部的背面并构成所述气囊的膨胀展开通路同时具有在脚部卡定所述挂钩的卡定孔的内罩一体地成型,所述气囊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板状部构成设置于乘员前面的仪表板的一部分,所述内罩在设置于副驾驶座的乘员前面的位置形成,所述板状部的驾驶座侧的侧面部形成为设置在凸部的背面的形状,所述凸部形成于所述仪表板的中央部并嵌入车载仪器,构成所述板状部及所述内罩的材料是满足下述条件的热塑性聚烯烃树脂,
(A)弯曲弹性模量(JIS-K7203):500~1000MPa
(B)拉伸破坏强度:15~40MPa
(C)拉伸破坏延伸率:600%以上
(D)Izod冲击强度:在-35℃以上不破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部的表面积为1000~2000cm2且其大小为所述气囊的开口部的约3~8倍,该开口部设置于从所述板状部的外周端开始至少有30mm的余量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部的壁厚为2.5~3.5mm,所述内罩的脚部的壁厚形成为比所述板状部局部地厚一些。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部具有形成为在所述气囊膨胀展开时能够开裂的门部以及可转动地保持该门部的铰链部,所述铰链部的所述内罩的连接部具有壁厚为0.5~1.5mm的薄壁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部具有在所述气囊膨胀展开时可以挠曲或压曲地设置在所述薄壁部的外侧面的多个加强筋。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部形成为可通过形成于所述板状部的撕裂线开裂,该撕裂线可以由在所述气囊盖成型之后的机械加工、激光加工或超声波加工中的任一种方法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田株式会社,未经高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100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