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电解质电池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38111.8 | 申请日: | 2009-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2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 发明(设计)人: | 目黑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10/36 | 分类号: | H01M10/36;H01M10/40;H01M2/04;H01M2/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高平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电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水电解质电池。具体讲,本发明涉及能够在电池内压增 加时安全地抑制电池内压增加的非水电解质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诸如相机集成的VTR(录像机,videotape recorder)、便携式 电话和便携式计算机等大量便携式电子装置纷纷登场,其小型化和高功能 化的达成得以推进。伴随该趋势,将电池用作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电源的需 求猛增。因此,为实现装置的小型化,进行了对具有大能量密度和大功率 密度的二次电池的开发。作为满足这种需求的电池,包括使用锂和过渡金 属的复合材料而生成的正电极以及使用例如碳素材料等而生成的负电极的 锂离子二次电池最合适。
关于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和活性物质经由过充电、内部短路等而被分 解,在电池内部生成气体,从而增加电池内压。因此,由于电池内压的增 加,电池可能变形或爆炸。因此,电池具有能将电池中生成的气体释放到 电池外部的结构。
图7A是用于圆筒形电池的相关技术的电池盖50的透视图。图7B是 相关技术的电池盖50的俯视图。图7C是相关技术的电池盖50沿图7B所 示的线VIIC-VIIC所取的截面从箭头所示方向观察到的截面图。
电池盖50为帽子形状,其中圆板的中央部沿轴线方向大致均匀地突出。 电池盖50包括设置在中央部的圆柱形凸部52以及设置成围绕该凸部52的 环形法兰形状部51。
多个开口部54设置在凸部52的圆柱面形状的侧壁53中。例如,多个 开口部54以一定间隔设置在凸部52的侧壁53中。
当电池内部生成气体时,电池内部的压力增加。如果电池内部和外部 之间发生压力差,则如图7C所示,电池内部生成的气体经由开口部54流 向外部,从而被释放。因此,避免了电池内部的压力增加。
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2004-319465号公报描述了一种技术,其中开口 部设置在电池盖中,并且电池内部生成的气体如上所述那样释放到外部。
此外,例如,日本未审查实用新型注册申请63-167669号公报描述了 这样一种构造,其中排气孔设置在电池盖中,此外同心且直径不同的楔形 环沟从电池盖的上下两面相对地形成在电池盖中,以在电池盖的一部分中 提供薄壁部。
关于日本未审查实用新型注册申请63-167669号公报的电池,即使在 电池内压增加时设置在电池中的排气孔被堵塞的情况下,电池盖的一部分 在设置于电池盖(端子板)中的薄壁部分处被切开,电池盖成为缺口状态。 内压经由该缺口部分被解除,从而防止电池的破坏。
然而,对于具有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2004-319465号公报中所描述的 构造的电池,在电池内部生成大量气体的情况下,气体释放时气体排出性 能被降低。在该情况下,由于待释放的气体的压力高,气体释放期间电池 可能被移动。此外,在电池盖中的开口面积过大的情况下,电池盖的强度 被降低。因此,难以仅仅通过增加开口面积来确保电池的安全性和高质量 之间的兼容性。
此外,在使用具有日本未审查实用新型注册申请63-167669号公报中 所描述的构造的电池的情况下,薄壁部的破坏可能在电池盖的中央部生成 大开口,从而可能存在电池的内含物跳出到电池外部的危险。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能够在电池内压增加时安全地抑制电池内压增加 的非水电解质电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电池包括:具有一个开放端部的外 壳;容纳在所述外壳中的电池元件;和电池盖,该电池盖设置在所述一个 开放端部上,并设置有朝所述电池的外部突出的凸部、设置在所述凸部中 的至少两个开口部以及设置为与所述各个开口部邻接以根据所述电池的内 压的增加而变形的释放部。
在上述非水电解质电池中,优选地,将设置在电池盖中的释放部设置 在电池盖的凸部的顶部。此外,优选地,所述开口部的开口面积与所述释 放部的面积之和为所述电池盖的面积的15%以上30%以下。
优选地,设置在所述电池盖中的所述释放部是厚度小于所述电池盖的 其它部分的厚度的薄壁部。优选的是,所述薄壁部的厚度为所述电池盖的 其它部分的厚度的10%以上75%以下。
设置在电池盖中的释放部可通过在电池盖中从电池内部方向设置沟部 而形成。优选的是,所述沟部的厚度为所述电池盖的其它部分的厚度的5% 以上30%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株式会社,未经索尼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81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