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制备银杏酸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11512.4 | 申请日: | 2009-04-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1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 发明(设计)人: | 陈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C65/05 | 分类号: | C07C65/05;C07C51/47;A61P35/00;A61P39/06;A61P31/00;A61P31/12;A61P29/00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学俊 |
| 地址: | 350002***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吸附 树脂 制备 银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然产物的分离纯化方法,更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制备天然 产物银杏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银杏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名贵树种,素有“植物界的活化石”之称,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 物,入选中国卫生部首批药食同源中药材名录,中国的银杏资源占世界总量的70%。
银杏果和银杏叶均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活性成份主要 有黄酮、内酯、银杏酸及聚戊烯醇等4种,黄酮和内酯对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性外周循环障 碍、老年痴呆症有很好的疗效,银杏酸和聚戊烯醇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抗病 毒和抗炎活性。
目前,国际上对银杏叶的黄酮和内酯成分的研究比较成熟,仅中国就可年产银杏叶提取 物浸膏200吨,但对银杏酸和聚戊烯醇的研究较少,尤其是从银杏叶、银杏果和银杏外种皮 中制备银杏酸的工作才刚刚起步。银杏酸广泛存在于银杏叶(占干重的1~2%)、银杏果和银 杏外种皮(占干重的3~5%)中,尤其以银杏外种皮中含量最高。
由于银杏酸具有免疫毒性、胚胎毒性和细胞毒性等毒副作用,会引起漆毒样皮炎等致敏 反应,因此,银杏酸含量被作为国内外银杏叶提取物制剂的监控指标,其含量被严格限定在 5ppm以下。但是,目前国内生产的银杏叶提取物制剂的银杏酸含量常常超标,甚至高达2000 ppm以上(专利申请200710049086.7),严重制约了银杏叶提取物制剂的安全使用和正常出口, 因此研究脱除银杏叶提取物中的银杏酸十分迫切。
专利申请(02113529.0和200710049086.7)涉及了树脂法脱除银杏叶提取物中银杏酸的 工艺,采用比较简单易行的方法将银杏酸从银杏叶提取物中分离出去,从而保证了银杏叶提 取物的质量,但并未涉及树脂富集纯化银杏酸的具体方法和详细工艺。
专利申请(02113531.2、01133794.X、03131915.7和200610093940.5)均涉及了有机溶 剂萃取法脱除银杏叶提取物中银杏酸的工艺,能够获得银杏酸小于5ppm的银杏叶提取物, 但并未涉及有机溶剂萃取银杏酸的具体方法和详细工艺,还存在着有机溶剂的渗透性不强、 溶剂损耗大和毒性大、制备成本高的缺点。
由于银杏酸具有强烈的杀虫、抑菌、抗肿瘤、抗病毒、消炎和清除自由基等活性,甚至 有报道认为银杏树无虫害状况归功于银杏酸的作用,因此,银杏酸可望进一步开发成植物源 农药和创新天然药物(专利申请200610085571.5、200610027601.7和ZL 200610024040.5)。 但是,中国国内现况是:在银杏主产地,每年有约2万吨的银杏果外种皮干皮未被利用,它 们含有大量的银杏酚酸类物质,有可能转化为优质的植物源生物农药,如果遗弃在外,不仅 会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甚至会引起人畜中毒。如果能够与银杏叶提取物的生产过程或银杏 果加工过程的去除银杏酸工序结合起来,将生产过程中含银杏酸的废料作为提取银杏酸的原 料,不仅可以解决银杏加工产业的污染问题,也将为这些废料提供良好的应用前景[臧丽等, 银杏酚酸的研究概况,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0,31(7):45-48]。
目前,常用的银杏酸提制方法主要有:有机溶剂萃取、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沈刚等,超 临界流体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杏酸,分析化学,2000,28(8):985-988]、硅胶柱 层析纯化、制备色谱多次分离、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等。
吴向阳等以银杏外种皮为原料,经石油醚回流提取制得粗提物,经硅胶柱层析纯化、HPLC 制备色谱多次分离后得到6种银杏酸单体[吴向阳等,银杏酸单体制备及其抗菌活性,林产 化学与工业,2003,23(4):17-21]。张小利等采用石油醚超声萃取和硅胶柱层析法从银杏 外种皮中分离制备银杏酸,进而用于HPLC分析[张小利等,银杏酸的分离制备及HPLC分析。中 药材,2003,28(3):557-559]。但是,这种采用亲脂性有机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纯化或 HPLC制备色谱多次分离等方法制备银杏酸的工艺,存在着亲脂性溶剂的渗透性不强、溶剂和 硅胶耗量大、溶剂毒性大、制备成本高、设备投资大、工业化安全生产不易实施的缺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15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