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稳压增减电流风力发电机组制造方案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80215.8 | 申请日: | 2009-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1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启山;李容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启山;李容毅 |
主分类号: | H02K7/18 | 分类号: | H02K7/18;F03D9/00;H02P9/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400 北京市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稳压 增减 电流 风力 发电 机组 制造 方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的稳压增减电流风力发电机组制造方案,属于风力发电机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风力发电,普遍采用的是单个发电机装备一个发电机组,在解决转速平稳这个问题上,主要是使其叶扇迎风的角度随之风力大小的改变来适应于风力大小变化的这一技术方案,其制造工艺复杂,成本和维修费用较高。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中这方面的不足,公开了稳压增减电流风力发机组制造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的稳压增减电流风力发电机组制造方案,其目的:在涡轮输出轴与若干台发电机输入轴之间采用链轮和链条连接传动,通过发电机转速或电压或电流反馈控制系统控制与若干台发电机外接导线分别连接的继电器的电源,在发电机的涡轮遇到的风力增大时,使发电机的运转数量增加,在发电机的涡轮遇到的风力减小时,使发电机的运转数量减少,即在结构设计和控制程序上采取使发电机的磁铁与感应线圈之间的作用力随之风力的加大而增强、减小而降低这一方案,制造稳压增减电流风力发机组。
则本发明公开的稳压增减电流风力发电机组制造方案,在制造风力发电机组方面,不再需要那种通过改变叶扇迎风的角度来适应于风力大小变化的复杂方法,不仅可以做到适应于大幅度不稳定风力的变化,相应降低了制造成本和维修费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稳压增减电流风力发机组制造方案的主视局部剖视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A-A剖视转向俯视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公开的稳压增减电流风力发电机组制造方案涉及到的控制程序实施方案电路示意图。
在附图1、2、3中,1为滑轨角钢紧固螺栓;2为滑条固定螺栓;3为滑条与电机托架紧固螺栓;4为链轮锁母;5为轴承和轴承盒;6为涡轮输出轴;7为上支架横梁;8为下支架纵向梁;9为下支架横向梁;10为滑轨角钢;11为调解螺栓固定架紧固螺栓;12为支架立柱;13为滑条;14为调解螺栓;15为调解螺栓固定架;16为发电机;17为发电机输入轴;18为固定发电机螺栓;19为发电机托架;20为链轮;21为链条;22为涡轮输出轴驱动链轮;K1为发电机转速或电压或电流反馈控制系统;K2为发电机绕组电磁感应线圈;K3为继电器磁力启动器线圈;K4为待用发电机接线板;K5为逆变器;K6为继电器;K7为二极管;K8为整流器;K9为熔断器式开关;K10为主发电机接线板;K11为待用发电机接线板;。
具体实施方式
见附图1、2、3,本发明公开的稳压增减电流风力发机组制造方案,其特征在于:在涡轮输出轴6与若干台发电机16输入轴17之间采用链轮20和链条21连接传动,通过发电机转速或电压或电流反馈控制系统1控制与若干台发电机n1、n2、n3、n4、n5、n6......外接导线分别连接的继电器K6的电源,在发电机的涡轮遇到的风力增大时,使发电机的运转数量增加,在发电机的涡轮遇到的风力减小时,使发电机的运转数量减少,即在结构设计和控制程序上采取使发电机的磁铁与感应线圈之间的作用力随之风力的加大而增强、减小而降低这一方案,制造稳压增减电流风力发机组。
其中,采取由若干台发电机制成稳压增减电流风力发电发机组,其结构特征在于:在由支架立柱12支撑的涡轮支架的上支架的横梁7上面安装轴承和轴承盒5,使涡轮输出轴6穿过轴承和轴承盒5之后,在涡轮输出轴6上面安装上驱动链轮22,并用螺母锁紧;利用螺栓1将滑轨角钢10固定在下支架横梁9上面的纵向梁8的下面;利用紧固螺栓3使滑条13与发电机托架19紧固连接后,将发电机托架19纵向两则的滑条13放在各自所对应的滑轨角钢10上面,随之穿过滑条13上面的长孔在滑轨角钢10上面安装上滑条固定螺栓2;利用紧固螺栓11将调解螺栓固定架15固定后,安装上调解螺栓14;随后,将若干台n1、n2、n3、n4、n5、n6......发电机16固定在托架19上面,并用锁母4将链轮20固定在若干台发电机的输入轴17上面,以及在涡轮输出轴驱动链轮24与若干台发电机的链轮20之间安装上链条23,由此制成的稳压增减电流风力发电机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启山;李容毅,未经李启山;李容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02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永磁电磁垂直对应工作机
- 下一篇:栅闸式海水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