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升压转换器和用于驱动在升压转换器上的电负载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80131149.6 | 申请日: | 2008-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0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 发明(设计)人: | 贝恩德·鲁道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斯兰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M3/156 | 分类号: | H02M3/15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德山;周涛 |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升压 转换器 用于 驱动 负载 方法 | ||
1.一种升压转换器,其具有:
-输入端,该输入端具有第一输入端子(E1)和第二输入端子(E2),用于施加输入电压(UE);
-输出端,该输出端具有第一输出端子(A1)和第二输出端子(A2),用于提供输出电压(UA);
-升压电感线圈(L1);
-升压二极管(D13),其中升压电感线圈(L1)和升压二极管(D13)串联地耦合在第一输入端子(E1)和第一输出端子(A1)之间;
-升压开关(T11),该升压开关耦合在一方面为升压电感线圈(L1)和升压二极管(D13)的连接点与另一方面为第二输入端子(E2)之间;
-升压电容器(C17),该升压电容器耦合在第一输出端子(A1)和第二输出端子(A2)之间;以及
-控制装置(10),该控制装置设计为在其输出端(AS)上提供用于激励升压开关(T11)的激励信号,其中控制装置(10)包括第一输入端(EA),在该第一输入端上耦合有与输出电压(UA)相关的信号,其中控制装置(10)包括调节放大器(12),该调节放大器具有传递函数,该传递函数在输出电压(UA)的期望值的范围中具有非线性;
其特征在于,
调节放大器(12)包括电流反射镜(T13,T14),其中传递函数与由电流反射镜(T13,T14)的输出电流和升压转换器的输出电压(UA)构成的比例相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压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10)包括第一反相器(IC1-A)、第二反相器(IC1-B)和第三反相器(IC1-C),其中第一反相器(IC1-A)的输入端与升压电感线圈(L1)和升压二极管(D13)的连接点耦合,其中第二反相器(IC1-B)的输入端一方面与第一反相器(IC1-A)的输出端耦合并且另一方面与调节放大器(12)的输出端耦合,其中第三反相器(IC1-C)的输入端与第二反相器(IC1-B)的输出端耦合,其中第三反相器(IC1-C)的输出端与控制装置(10)的输出端(AS)耦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升压转换器,其特征在于,电流反射镜(T13,T14)包括输入晶体管(T13)和输出晶体管(T14),其中在输出晶体管(T14)的参考电极和参考电势之间耦合有辅助晶体管(T15),其中辅助晶体管(T15)的控制电极与分压器(R32,D18,R40,R41,C21)的抽头耦合,该分压器耦合在第一输出端子(A1)和第二输出端子(A2)之间并且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欧姆电阻器(R32,R40,R41)和第一齐纳二极管(D18)。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升压转换器,其特征在于,电流反射镜(T13,T14)具有与第一输出端子(A1)耦合的输入端,其中在第一输出端子(A1)和电流反射镜(T13,T14)的输入端之间耦合有非线性元件和至少一个欧姆电阻器(R32)的串联电路,其中非线性元件尤其为齐纳二极管(D18)。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升压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10)包括另外的第一反相器(IC1-D),其输入端与分压器的抽头耦合,该分压器包括齐纳二极管(D18)和至少一个欧姆电阻器(R41)并且耦合在第一输出端子(A1)和第二输出端子(A2)之间,其中在所述另外的第一反相器(IC1-D)的输出端和参考电势之间耦合有另外的齐纳二极管(D38)和欧姆电阻器(R34)的串联电路,其中所述另外的齐纳二极管(D38)和欧姆电阻器(R34)的连接点与控制装置(10)的输出端(AS)耦合。
6.根据引用权利要求2的权利要求5所述的升压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10)包括另外的第二反相器(IC1-E),其中所述另外的齐纳二极管(D38)和欧姆电阻器(R34)的连接点与所述另外的第二反相器(IC1-E)的输入端耦合,其中所述另外的第二反相器(IC1-E)的输出端与第三反相器(IC1-C)的输入端耦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斯兰姆有限公司,未经奥斯兰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3114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