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烟灰缸组件无效
| 申请号: | 200880006879.3 | 申请日: | 2008-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2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 发明(设计)人: | 埃里克·泽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国配件国际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4F19/00 | 分类号: | A24F19/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伟刚 |
| 地址: | 美国田***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灰缸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灰缸组件,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柔性本体的烟灰缸组 件。
背景技术
烟灰缸在本领域内是公知的。通常,烟灰缸是吸烟人士用来存积垃圾的容 器,如卷烟或雪茄的烟灰和烟蒂。市售的有各种大小、形状、颜色和材料的烟 灰缸。
在烟灰缸的边缘上通常设有两个或三个缺口。这些缺口是卡持卷烟的有效 固定件,因为它们的直径与卷烟或雪茄的直径相当,在烟燃着的时候,可把卷 烟或雪茄卡在所述的缺口上。
卷烟的盛行使得烟灰缸必不可少,烟灰缸的设计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在卷 烟最为盛行的时候,烟灰缸是普通的家居用品,且成为家居装饰设计的一部分。 为便于携带,烟灰缸在汽车内业占有一席之地,同时还演变了一种带有盖子的 烟灰缸,它能用盖子将烟灰转到其他大烟灰缸或废物站。
烟灰缸通常用玻璃、石器、瓷器或诸如银或铝的金属制成,也有用木头、 大理石或粘土制成。这些材料制成的烟灰缸存在一个共同问题就是都属于刚性 的,即它们没有柔性特征。柔性的烟灰缸可提高清洁、生产、航运上的性能, 并通常会降低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烟灰缸存在的刚性缺 陷,提供一种具有柔性本体的烟灰缸组件。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具有柔性本体的烟 灰缸组件,包括基座组件和插入组件,所述基座组件包括柔性本体。
在本发明所述的烟灰缸组件中,所述柔性本体的形状适合于接收垃圾,而 插入组件可在结构上为一个元件。柔性组件上定义了一个用于接收和防止垃圾 的储存容器,所述储存容器包括底部、内壁和脊部或凸缘部分,所述底部或内 底面通常是凹形,且能朝内壁向外延伸。底部或内壁之一或两者可限定缺口, 且形状至少与插入组件的部分形状相同。缺口在缘的正下方,且所述缘沿内壁 延伸至部分底部的上方。内壁从底部向上延伸至凸缘部分。凸缘部分是储存容 器的顶部或边缘。凸缘部分上设有多个卷烟固定件,用来卡持一支或多支卷烟, 以便烟灰掉在储存容器内,并在储存容器内燃尽。凸缘部分的相对边向下延伸 到外壁或延伸到支撑柔性本体的支撑脚上。外壁设置成可以保证基座组件能放 置在常规平面上的形状。
在实施例中,柔性本体由柔性材料制成,并可用造型工艺制成。例如,柔 性本体可以是硅基或含硅的聚合物,譬如有机硅聚合物,以便于生产和清洁。 柔性本体为含硅聚合物时,燃烧的烟头与柔性本体接触会使柔性本体褪色。
插入组件可包括灭火件。灭火件可由一般的刚性材料制成,用来熄灭卷烟, 最好是灭火件材料不会形变或褪色。而且,灭火件一般由烟头不会在上面留下 印记的材料制成。插入组件可设在基座组件的储存容器内。较佳地,插入组件 可拆卸地固定在基座组件内。柔性本体的边缘形状能保证插入组件可拆卸地固 定到基座组件内。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烟灰缸组件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图2是本发明烟灰缸组件实施例的基座组件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烟灰缸组件实施例的插入组件立体图;
图4A是本发明烟灰缸组件实施例沿图1的4-4线的剖面图;
图4B是本发明烟灰缸组件实施例在图4A所示剖视图的部分特写图;
图5是本发明烟灰缸组件实施例的制造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的特点、原理和特征,下文将以实施的例示性实施例进 行解释。特别地,本发明的特点是以上下文中的带柔性元件的烟灰缸组件进行 描述。然而,组件的用途并不限于用作烟灰缸。此外,无论柔性容器是否有用, 组件都可以使用。
下文对制成烟灰缸组件的各个元件的材料也进行了描述,但并没有进行限 制。许多能够实现与本文描述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合适材料都属于本烟灰缸组 件的范围内。本文未描述的这些其它材料可包括但不限于那些诸如在开发了组 件之后新研制出的材料。
参考附图,以下将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所有附图中的相同附 图标记表示同一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国配件国际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美国配件国际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68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系统软件产品化框架
- 下一篇:基于网络环境的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