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捏锅卸料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303398.6 | 申请日: | 2008-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767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30 |
| 发明(设计)人: | 孙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01B31/02 | 分类号: | C01B31/02 |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无惧 |
| 地址: | 550004***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混捏锅 卸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较大型的混捏锅底部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在碳素车间生碳块形成前的阴极糊料,是一种由石油焦和黏结剂沥青混合后而成型,阴极糊料需要在双轴混捏锅内经过加热、搅拌的过程来完成。由于此混捏锅的体积较庞大,再有锅体上的加热管和保温层,整个锅体很笨重。过去这种大体积混捏锅的卸料方式是在锅体侧面下方开一个卸料口,卸料时,用传动机构将锅体转动一定的角度向出料口倾斜,同时转动搅刀,将糊料卸出。此卸料方式的不足之处是料排不干净,剩一小部分料再混入下一锅搅拌,浪费能源和影响产能。另一不利因素是锅体苯重并且有高温,锅体倾斜时有一定的危险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捏锅卸料装置,以克服现有的排料不净的问题,并减少了事故隐患。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在混捏锅体底部开门并安装扇形底开门,利用液压油缸的移动机构和物料的自重,来完成整个下料的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液压油缸的作用,带动扇形门体的转动进行下料,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下料通畅,不易堵塞,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附图1所示,它由混捏锅体1、锅体底座2、耐磨衬板3、扇形门体4、转动曲柄5、联结轴6、液压油缸7、液压油缸支座8、接料斗9所组成。在混捏锅体1的底部开门,安装扇形门体4,在扇形门体4表面联接耐磨衬板3,扇形门体4通过转动曲柄5、联结轴6与液压油缸7连接,液压油缸7与液压油缸支座8连接,在混捏锅体1的底部开门下面有接料斗9。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一):混捏锅体1在进料时,液压油缸6是缩紧状态,扇形门体4紧紧帖着锅体底座2,使锅体内处于封闭以避免漏料。经过加热搅拌混捏的过程成糊状物体,然后开始排料。首先起动液压油缸,锅内的搅拌轴反转,油缸杆推出一定行程,带动转动曲柄(5)和扇形门体(4)转动,如附图2,扇形门体4朝一边转动一定的角度,物料在搅拌轴的反转和自重的作用下,排到下面的料斗9里面。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二):如图2所示,在扇形门体4表面联接耐磨衬板3。因为物料在搅拌混捏时,始终与扇形门体的上表面接触和磨擦,面板用到一定时候就要损坏,所以要采用一种耐磨材质的面板与扇形门体联接,延长使用寿命。并且还可拆卸更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未经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3033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睫毛壳体
- 下一篇:一种PCB薄板防卡板辅助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