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冷却水套的缸盖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34908.9 | 申请日: | 2008-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64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李芹;田浩;甘云强;王志高;李亚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40 | 分类号: | F02F1/4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金阳行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杨大庆 |
地址: | 214009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冷却水 缸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带有双层冷却水套的缸盖。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缸盖的冷却水套布置直接影响着冷却水对缸盖的冷却效果。合理的冷却方案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缸盖温度,同时会降低排放。
以往,发动机冷却方式是冷却液流经缸体的水套,再经过缸垫的一些小孔流入缸盖的水套,缸盖的水套一般是整体的,不分上下两层。因此,冷却水就是从进气侧或排气侧进入缸盖,对整个缸盖进行冷却。不足之处是没有针对进气门与排气门之间的缸盖鼻梁区进行冷却。如图1所示,冷却水通过缸盖进水口1上升进入缸盖进气侧冷却水套2,然后环绕过喷油器安装孔4,进入排气侧冷却水套3,进而对整个缸盖进行冷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缸盖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冷却水套的缸盖。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缸盖温度,防止缸盖鼻梁区的热裂,而且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冷却水套的缸盖,包括环绕喷油器安装孔的缸盖冷却水套及进水口、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水套分为上下两层设置,上层分别是连通的排气侧上水套、进气侧上水套。下层分别是连通的进气侧下水套、排气侧下水套。冷却水套的上下两层在鼻梁区自上而下连通。
为了更好分配冷却水,所述的进水口布置在缸盖排气侧的排气歧管上方。
为了更好冷却鼻梁区,所述的鼻梁区流道宽度取值5-6mm。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由于采用分为上下两层设置的冷却水套,在鼻梁区由于喷油器外的鼻梁区截面缩小,冷却液流速加快,从而加快鼻梁区的冷却,降低缸盖鼻梁区火力板的温差,防止缸盖鼻梁区的热裂。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缸盖剖视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构造示意图。
图中:1.冷却液进水口、2.排气侧上水套、3.进气侧上水套、4.喷油器安装孔、5.鼻梁区、6.进气侧下水套、7.排气侧下水套、8.冷却液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一种带有冷却水套的缸盖,包括环绕喷油器安装孔4的缸盖冷却水套及进水口1、出水口8。所述的冷却水套分为上下两层设置,上层分别是连通的排气侧上水套2、进气侧上水套3;下层分别是连通的进气侧下水套6、排气侧下水套7;冷却水套的上下两层在鼻梁区5自上而下连通。
所述的进水口1布置在缸盖排气侧的排气歧管上方。
所述的鼻梁区流道宽度取值5-6m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冷却液先从冷却液进水口1位置进入排气侧上水套2,然后冷却水通过喷油器进入进气侧上水套3,最后在经过鼻梁区5进入进、排气道下水套6、7,冷却缸盖鼻梁区及缸盖底板。由于喷油器外的鼻梁区5截面缩小,冷却液流速加快,从而加快鼻梁区的冷却,降低缸盖鼻梁区5火力板的温差,防止缸盖鼻梁区的热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49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