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稻草全量还田免耕种麦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96246.5 | 申请日: | 2008-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1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魏亚凤;杨美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建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16/00;A01B79/00 |
代理公司: | 南通市永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葛雷 |
地址: | 226007江苏省南通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稻草 还田 耕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作物种植方式。
背景技术:
现有的稻、麦种植为各自独立,稻草被作为废物焚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业简便、有利于麦子全苗壮苗的稻田全量还田免耕种麦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稻草全量还田免耕种麦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将稻田按畦面宽180~240厘米、沟宽15~25厘米、沟深15~20厘米建立完整沟系,水稻采用宽行为35~40厘米、窄行为20~25厘米的宽窄行或采用空幅带为35~40厘米、稻幅带为20~25厘米的带状种植;
(2)在水稻成熟收割前1~10天,在水稻宽行或空幅带整平土地、施好种肥后播种麦子,麦幅宽15~25厘米,麦子在田间呈条带状分布;
(3)水稻机械收割时留高度为10~20厘米的麦茬,机收水稻的同时将稻草粉碎留田,粉碎留田的稻草先填满稻田沟系,余下的部分通过梳理使其均匀分布于全田;
(4)在与稻田田沟平行的方向,距原稻田沟45~55厘米处,按畦面宽180~240厘米,用机械开挖麦田沟系,开沟抛洒的细碎沟土均匀覆盖于麦田畦面。
本发明作业简便;稻田带状结构便于套播麦的基肥和种肥施用;稻田沟系起到了“水分速灌速排”和“填埋稻草”的多重作用;水稻秸秆通过“留茬还田”和“沟系填埋”等途径,大幅度地减少了稻草在麦苗上的覆盖量,有利于麦子全苗和壮苗。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稻草全量还田免耕种麦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将稻田按畦面宽180~240厘米、沟宽15~25厘米、沟深15~20厘米建立完整沟系,水稻采用宽行为35~40厘米、窄行为20~25厘米的宽窄行或采用空幅带为35~40厘米、稻幅带为20~25厘米的带状种植;
(2)在水稻成熟收割前1~10天,在水稻宽行或空幅带整平土地、施好种肥后播种麦子,麦幅宽15~25厘米,麦子在田间呈条带状分布;
(3)水稻机械收割时留高度为10~20厘米的麦茬,机收水稻的同时将稻草粉碎留田,粉碎留田的稻草先填满稻田沟系,余下的部分通过梳理使其均匀分布于全田;
(4)在与稻田田沟平行的方向,距原稻田沟45~55厘米处,按畦面宽180~240厘米,用机械开挖麦田沟系,开沟抛洒的细碎沟土均匀覆盖于麦田畦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建,未经刘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962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