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急慢性咽炎的中药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140035.X | 申请日: | 2008-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043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 发明(设计)人: | 李爱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爱英 |
| 主分类号: | A61K36/904 | 分类号: | A61K36/904;A61K9/00;A61P11/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4006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慢性 咽炎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一种治疗急慢性咽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急慢性咽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急性咽炎几乎人人患过,而由于治疗不当转成慢性咽炎的也约占40%左右。特别是社会工作者,脑力劳动者占比例较多,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它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多的痛苦和不便。目前治疗咽炎的方法有:手术治疗、局部注射治疗、西药抗生素激素治疗、中成药含化片等。手术及局部注射治疗使病人创伤大、痛苦多,治疗费用高,一般患者不到万不得以都很难接受,西药治疗副作用大,而且治标不治本,不能根治。而目前治疗咽炎的中成药及各种汤药,只是对症治疗,用药时间长,药量大,虽然没有副作用也有一定的疗效,但也只是达到缓解疾病,不易根治。所以急性咽炎很易复发转成慢性咽炎,从而慢性咽炎患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想提供一种治疗急慢性咽炎的中药,该中药服用方便,疗效显著,治疗时间短,治愈率高,愈后不再复发,无毒副作用。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急慢性咽炎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制成的药剂:
双花10-15 连翘10-15 板蓝根10-15 野菊花10-15
山豆根10-15 射干10-15 天花粉10-15 牛蒡子10-15
瓜蒌15-30 桔梗10-15 百部10-15 浙贝母10-15
栀子10-15 玄参10-15 麦冬10-15 黄芪15-30
当归10-15 茯苓10-15 白及10-15 白蔹10-15
白芷10-15 丹参10-20 桃仁10-15 甘草10-15
本发明中药的最佳实施例重量配比:
双花15 连翘15 板蓝根15 野菊花15
山豆根15 射干15 天花粉15 牛蒡子15
瓜蒌30 桔梗15 百部15 浙贝母15
栀子15 玄参15 麦冬15 黄芪30
当归15 茯苓15 白及15 白蔹15
白芷15 丹参20 桃仁15 甘草15
把上述各种中药按比例称取后,放入药锅中,加水浸泡后,采用常规方法煎煮,将所得的煎液,进行浓缩,制成浓缩液,分装即可。
本发明所采用的双花、连翘、板蓝根、野菊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山豆根、射干、天花粉、牛蒡子具有利咽散肿的功效;瓜蒌、桔梗、百部、浙贝母有化痰止咳的功效;栀子、玄参、麦冬具有养阴生津的功效;黄芪、当归、茯苓具有补气血、健脾胃的功效;白及、白蔹、白芷具有消肿生肌、止血止痛的功效;丹参、桃仁具有活血祛瘀的功效;甘草用来调和药性。本发明所用的这些中药,配方独特、合理,通过各种药物的相互作用,互补互利,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散肿、化痰止咳、养阴生津、消肿生肌、活血祛瘀、补气血健脾胃等功效。经临床339名患者的治疗试验得出,本发明对急慢性咽炎患者有显著疗效,有效率可达100%,治愈率达99%,本发明不仅对咽炎能彻底治愈,还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标本兼治,药到病除。本发明用药少,见效快,治愈时间短,急性病1天可以见效,3-7天可康复,慢性病3天见效,30天左右康复,而且治愈后不复发,无毒副作用。
下面结合具体病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1、牟娣,女,39岁,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东北关村人,患慢性咽炎6年,发作时咽痛、咽痒、吞咽困难,曾用各种西药及中药治疗均只能缓解,不能痊愈。2005年6月29日来我处用本发明的中药进行治疗,3天咽痛减轻,15天咽痛、咽痒消失,20天一切症状消失,巩固治疗10天停药,共30天痊愈,至今无复发,无毒副作用发生。
2、徐德宇,男23岁,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南关村人,患急性咽炎1个月,咽痛伴发热,吞咽困难,去医院使用抗生素治疗,一直不能痊愈。2005年7月1日来我处用本发明的中药进行治疗,1天咽部疼痛减轻,3天一切症状消失,巩固治疗2天停药,共5天痊愈,无毒副作用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爱英,未经李爱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00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