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气分离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74318.7 | 申请日: | 2007-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00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 发明(设计)人: | 张敬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敬源 |
| 主分类号: | B01D46/30 | 分类号: | B01D46/30;B01D45/04 |
| 代理公司: |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袁庆云 |
| 地址: | 550002贵州省贵阳***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气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设备,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油气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油气分离装置是化工生产中较为常用的一种设备,许多反应产生的气体都需经过油气分离净化后才能使用。油气分离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分离效果下降,需要对里面的填充料进行处理,目前大多采用先停机,然后把填充料取出处理后填回,由于填充料装在一个筒体内,其体积较为庞大,更换填充料不仅费工费时,而且操作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的一种填充料更换方便,且无须停机的油气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油气分离装置,包括集油箱、主筒体、填充层筒体,进气接管接于主筒体上,填充层筒体固定于主筒体之上,出气接管接于填充层筒体顶部,其中:填充层筒体由多段单体组成,各段单体之间通过法兰组装成一体,单体中部为填充层用于装填料,填充层两端为填充堵漏层,填充堵漏层两端为密孔筛板。
主筒体固定在脚架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采用由多段单体组成填充层筒体,使得更换填充料时各单体可逐段卸下,省工省时,操作较为方便。密孔筛板的设计,能够保证填充层筒体内的填充料使用时共同作用,保证了油气分离效果。使用时,根据需处理的气体量,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本实用新型油气分离装置,其中一个备用,当须更换填充料时,通过阀门转换到备用上,需更换填充料的装置就可以进行更换了,而生产继续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构成填充料筒体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标记:
1、集油箱;2、主筒体;3、填充层筒体;4、进气接管;5、出气接管;6、法兰;7、填充层;8、填充堵漏层;9、密孔筛板,10、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油气分离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详细说明如后。
参见图1-3,油气分离装置,包括水封集油箱1、主筒体2、填充层筒体3,进气接管4接于主筒体2上,填充层筒体3固定于主筒体2之上,出气接管5接于填充层筒体3顶部,其中:填充层筒体3由多段单体组成,各段单体之间通过法兰6组装成一体,单体中部为填充层7用于装填料,填充层7两端为填充堵漏层8,填充堵漏层8两端为密孔筛板9。
主筒体2固定在脚架10上。
使用时,以采用三组本实用新型油气分离装置为例,参见图4,为节省材料,简化结构,三组共用一个水封集油箱1,一个脚架10,需处理的气体从进气接管4进入,从顶部的出气接管5出来后进入下一组油气分离装置的进气接管4,以此类推。假设第三组为备用,第一组出气接管5在与第二组进气接管4连通的同时,用管道与第三组进气接管4连通并在管道上设阀门,第二组出气接管5在与第三组进气接管4连通。更换填充料时通过阀门控制气体的流向。使需要更换的本实用新型不在通气,以更换填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敬源,未经张敬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43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